标题:
[转帖]金庸笔下的情爱世界——如果发错地方请斑竹移帖
[打印本页]
作者:
dukang
时间:
2007-1-24 21:17
标题:
[转帖]金庸笔下的情爱世界——如果发错地方请斑竹移帖
『简介』
爱情与死亡历来是文学界的两大永恒话题,经久不衰。没有爱情不显其浪漫,没有死亡则带不来震撼。悲剧之所以艺术价值要高于喜剧,正是由一个个悲剧人物所造成的引人共鸣的效果,使人在一波三折中尽洒同情之泪。
金庸小说之所以长盛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涉及到了人类一个永恒的主题——爱情。可以说金庸小说有一半是言情的,在这一半言情的小说世界里描述了各种各样的情,有至死不渝的,有为情而死的,有为情而痴的等等。在这各不相同的爱情世界里,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纯洁的神圣的爱情。
它深刻地揭示了有关爱情的悲剧性内涵——爱情心理以及爱与人性的自身的、深刻的、多方面的矛盾本性。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看起来,金庸小说的言情世界,尽是一片灰暗悲凉;金庸小说中的爱情故事,悲剧多于喜剧;单相思多于两情相悦;忧伤悲愤的情魔多于侠骨柔情的情侠,心理的隐秘时有惊人的揭露。似乎,金庸诚如鲁迅所言——“将人生中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似乎,刻骨铭心底爱,到头来,只能换取一身刻骨铭心的痛。也许正因如此,金庸小说中的“情”才更显深刻而独具魅力。
在金庸的情爱世界里,无论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我们仍然感激金庸先生,正因为有他,我们才能深谙情中滋味;正因为有他非凡的笔力,我们才能深切地感受到先生对人生那独特而深沉的领悟;正因为有他的笔下的情爱世界,我们才能懂得爱情至于每个人,都是一个矛盾理重却又伤疤累累的开放的乐园——是一个天堂也是个地狱,是平凡的世界却又充满奇迹……
作者:
dukang
时间:
2007-1-24 21:17
用台湾作家三毛一段话说:“我曾对金庸先生说,你岂只是写武侠小说呢?你写的包含了人类最大的,古往今来最不能解决的,使人类可以上天堂也可以下地狱的一个字,也就是‘情’字。
金庸是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从1955年第一篇武侠小说的问世,到1975年“封笔”金庸共创作了十五部武侠小说。在这十五部武侠小说中,不仅有波澜壮阔的政治画卷,荡气回肠的英雄侠义,出神入化的绝世武功,更有精彩粉呈、引人入胜的爱情人物和故事。
爱情是人类永远的话题,多少年来,人们永远津津乐道于爱情问题的探讨。然而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几乎囊括了人世间各种各样的爱情模式和离奇的爱情片段以及爱情专辑,令人回味无穷,产生了无数的遐想和无尽的期待与奇迹的出现,给人一种对爱情神往的感观。
如英雄美人式的郭靖与黄蓉;感天动地式的扬过与小龙女;顶天立地,义薄云天,却为情所悲,动人心魄式的萧峰;一身正气,行侠仗义,却为情所困,刻骨铭心式的雪山飞狐胡斐;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胡斐与苗若兰;一男多女式的张无忌;伤心女子与负心朗式的穆念慈与扬康;情痴与天仙化人式的段玉与王雨嫣;情魔式的赤炼仙子李莫愁;奇情绝恋式的黑风双煞;悲情式的林朝英,纪晓芙,温仪,霍青桐;女追男式的任盈盈;盾入空门式的袁紫衣,郭襄;恩怨夫妻式是的小宝与女友。
金庸笔下的男女,尽多悲剧色彩,但他写女性,多以直接的描述来论其悲哀,或香消玉殒,或黯然离去,倒很少能看到有喜剧收场的。男性们则不一样了,许多男主人公最终抱得美人归,但若拂去掩盖在表面上的那层假象,终会发现,纠缠于他们的是内心的悲苦。纵使韦小宝之流,左拥右抱享尽齐人之福,但在通吃岛上的岁月中也难免有一丝对友谊的惆怅和对未来的忧虑。
爱自已所爱,与心上人携手,却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得到,在看似团圆的背后都有着不可言及的苦涩,我所认为的悲剧人物正是如此。现在便一一分析
作者:
dukang
时间:
2007-1-24 21:18
『正文』
一:英雄美人式
一个女子持浆荡舟,长发披肩,全身白衣,金带束发,绝色美艳。湖影生色,白雪衫映,灿然生光。“傻哥哥,那就是我啊,是你的黄贤弟啊”金庸笔下唯一一位女办男装,却又办的这么可爱的女子,逍遥游玉燕飞舞,降龙掌天下无双。当日在铁掌山上,她身中铁掌,气息微弱。只道是今生郭靖永别……闯黑沼,求英姑,千里急驰,巧过渔樵,舌战耕儒,直奔山顶见王爷……郭靖真是傻人有傻福啊——金庸笔下最聪明的女子莫过于她……
许多人不喜欢黄蓉,特别是《神雕侠侣》中的中年黄蓉,嫌她聪明的过分厉害,有点似乎阴沉。我却十分欣赏黄蓉,认为是金庸笔下写得最好的女角。她机敏、漂亮、精灵古怪、机变博学、活波俏皮,特别欣赏他处理黄蓉从《射雕英雄传》青春少女到《神雕侠侣》的中年妇女的个性发展。其他女角大多是形象化的人物,但黄蓉去是活生生的、有优点、有缺点。会长大,会变,会衰老的真人,音容体态历历在目,思想个性贯彻分明,熟读这两套小说,觉得了解黄蓉的一生,就是在金庸成功的角色中也不可多得的。
郭靖比起来就差多了,木纳、其貌不扬、很本分、纯朴少年、豪迈大度,说话不在行,有时候看上去好象有些口吃,结结巴巴的,而且似乎有些傻,应该说是很多的傻,更是苯得很,智商大概只有三四十、五六十,就是学东西特别的慢。作为一代大侠,作为一个英雄人物,郭靖是远远没有诸葛亮的智慧,岳飞的胆略,曹孟得的胸怀与才华,排兵部阵这些方面他都不在行大事小事都是黄蓉领导着丐帮,在暗中或是在明处指指点点的,一到紧急时刻就是黄蓉帮他想出个奇妙的招数,化险为夷。所以说没有黄蓉,郭靖就不能正常的成长。那为什么会成为恩爱万分的百年夫妻呢?这岂不是在开玩笑吗?性格如此大的反差会有幸福的生活吗?可能吗?太让人不感相信了,可我们的金庸先生硬是把他们给写出来了,成为了人们家喻户晓的爱情佳话。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他们的幸福生活呢。难道黄蓉不会觉得他配不上自己吗?
作者:
dukang
时间:
2007-1-24 21:18
从性格上说,其实正是这重强大的反差,才造就了他们之间那种无形中产生的‘互补’。这也正是金庸先生笔下的一大巧妙之处。黄蓉的巧慧是郭靖质朴的补充,而郭靖的天拙,有时候又能克制黄蓉的机巧,有时候她这个人太聪明了,全是鬼注意,有时候想使点坏但是郭靖是非常纯朴的,他有一个底线,什么事能做,什么事是不能做的。所以这两个人才肝胆相照生死相依。在来说说郭靖,他生性的纯朴、本分、老实、不会玩心计,要不是黄蓉一直在他身边陪着他,帮助他,教他分清人世的黑与百,不然早被欧阳克、扬康、裘千迟他没给卡叉了。所以说他们两的结合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无形中产生了无懈可击的‘互补’这也正是他们能百年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基本前提,就是在教育子女方面都是那么的教导有方,这种默契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所以说他们的结合是对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着的一对世间绝无仅有的美满爱情,恩爱夫妻。这也正是金庸先生这部书的一个最大的亮点。
敦厚老实的郭靖和古灵精怪的黄蓉,
居然成为金庸笔下最完美的情侣。
虽然他们的爱情也有过小小的挫折,
但最终却能逢凶化吉祥。
也许正是这种气质上的互补,
才使他们的爱情有了一个花好月圆的结局。
后来夫妻两夫唱妇随、建功立业,
在江湖上传为佳话
作者:
dukang
时间:
2007-1-24 21:18
从我个人客观的看法上说,其实,黄蓉没有什么“厉害”;除了特别聪明美丽之外,她只不过是个寻常的女子。少女时爱玩,遇到了喜欢的少年郎,但愿与他日夜相从、一生厮守,一心要嫁给他做妻子。
结婚之后,又一心助他事业成功,为他养儿育女。她可没有什么胸怀大志,不过事事以丈夫为重。为儿女操心罢了。所以说这也是造就她与想要做一番大事业的郭靖结合的基石。为守襄阳,两人更是把个人抛于脑后.黄蓉那一句"靖哥哥,襄阳城要紧,还是你我的情爱要紧?是你身子要紧,还是我的身子要紧?"与郭靖的回答"对,国事为重!"可算是他们的传世之作,也正因为这两句话,才真正造就了以后的杨过。
即使论聪明才智,黄蓉的聪明也只限于心思敏捷。记性特别的好而已。诗词歌赋。对联灯谜她过目不忘,武功算术一点即通,但她没有超凡的智慧,一灯大师的禅机她便茫然不知所对。她不够耐烦,缺乏恒心,也不见得特别的有同情心,南琴的悲凉,穆念慈为情所困,她只觉得好奇好玩。(金庸先生说过,聪明的人未免缺少同情心)直至与郭靖无奈分离,才开始了解愁滋味,是失意苦难免强迫黄蓉长大。其实也迫使她真正的明白了自己是不是真正的喜欢她的靖哥哥,这不也是必然的吗?
黄蓉之所以真心爱慕依恋郭靖是因为“世间上不可能有比他更好的人了”,正是因为他是好人,是君子,是个有清楚原则而严格遵守这些原则的人。难道不是吗?
从审美关系上说,就说黄蓉一出场,她是打扮成一个小脏孩儿,一出场不是光彩照人,打扮成一个脏孩儿,又黑、又脏、又丑,她不让人看见她长得漂亮,她不需要用自己的漂亮来吸引人。她为什么喜欢郭靖呢?因为郭靖爱她不是爱她的美貌,后来她穿上漂亮的衣服,恢复她的本来面目约郭靖到湖边想见时,郭靖只觉得宛若仙子下凡,她说“我穿这样的衣服,谁都会对我好,那有什么稀奇?我做小叫花子的时候对我好的,那才是真正的对我好。”她和郭靖的友谊,是起源于她做小叫化的时候,这种才是人和人之间真诚的情感,而不是向那个欧阳克一样,一看这个小丫头长得漂亮,就处心积虑的追她。所以她知道郭靖是好人,是真正的好人,只有这样的人才值得自己用生命去爱他。所以说这就是郭黄二人能在一起最起码的信任与坦然。信任是他们最大的砝码。
作者:
dukang
时间:
2007-1-24 21:18
从《射雕》到《神雕》的转变中来说。郭靖和黄蓉的爱情,似乎怎么看都是美满的:美丽邂逅,出生入死,喜结良缘,长相厮守。郭黄的爱情,与金庸小说中其他的爱情故事相比较,有几个特点:一是他们之间没有任何“第三者”。两个人一见倾心,从无旁顾,华筝和欧阳克在他们中间没有掀起任何波澜。二是他们没有真正的分离,连他们各自一次的生命危机时,都在一起。三是在两部书(《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完整地展示了他们的婚后家庭生活全过程,即有了三个孩子以后。
从《射雕》的故事中来说。郭靖忽然想起,说道:“我给你带了点心来。”从怀里掏出完颜康送来的细点,哪知他背负王处一、换水化毒、奔波求药,早把点心压得或扁或烂,不成模样。黄蓉看了点心的样子,轻轻一笑。郭靖红了脸,道:“吃不得了!”拿起来要抛入湖中。黄蓉伸手接过,道:“我爱吃。”——《射雕英雄传》第八回:各显神通
《射雕》的故事离奇曲折,人物及矛盾处理地恰倒好处,堪称绝笔。惟有在感情上没有下太多工夫。杨康与穆念慈的感情艰难凄苦却又无力,基本上不能构成美丽的故事;陆冠英与程瑶珈还算合拍有情人终成眷属,但却毫无意趣;郭靖黄蓉算得深情又算得成功,但始终有些孩子气,他们之间所有的故事几乎都与危险经历有关。惟有上面这段,感觉纯情温馨,小儿女态跃然纸上。郭靖的憨实羞赧,黄蓉的俏皮可爱,令人不禁会会心一笑。尤其那句“我爱吃”,看来平平,却包含着多么深挚的情意,令人玩味长久,回肠荡气。
作者:
dukang
时间:
2007-1-24 21:19
从郭大侠与黄姑娘的误会中来说。.两人呆了半晌,郭靖喃喃的道:「我不杀蓉儿,不杀蓉儿!」黄蓉心中又是一酸,说道:「你师父死了,你痛哭一场罢。」郭靖自言自语:「我不哭,我
不哭。」——《射雕英雄传》第三十四回:岛上巨变
在电视中常常会见到男女主角彼此间的误会,往往会使沉淀的矛盾激化出来。郭靖误会黄药师杀了自己的几位师父,当时的心情悲痛矛盾自然可想而知。很有意思的是他说“我不杀蓉儿”,那自然是心底在反复交战,“黄药师杀我师父,我与他不共戴天”, “蓉儿是他女儿,那又该怎么办?”他的决定是“不杀”,是“不恨”,在最难以控制感情的时刻,他选择的却是对黄蓉感情上的支持,是信任。郭靖虽然不精明,但在道义道理上,把持的很正,谁对谁错,他会作出一个最公正的判别,即使是在误会心上人父亲的情况下,他也能理智的明白“蓉儿”没有错。一直以来,我欣赏郭黄两人这对搭档,他们彼此扶持彼此尊敬,这在《神雕侠侣》表现的更明显一些。他们的感情有感性,也有理性,郭靖更是如此。
郭靖与黄蓉之间的爱情虽然曲折,但却不复杂。两个人的爱情本没什么可说的。郭靖在黄蓉和华筝之间的徘徊绝非爱情,而是道德与承诺。黄药师,江南七怪等人的反对,绝不会影响二人的感情。
我这还只是浅尝辄止的看法,要想真正的研究的话,何止这么一丁点,金庸先生的这部著作真是有太多的要说要写了,他的笔真是一支神笔,这样截然不同的两种类型的人,也能灵活自如的写得这么的好,而且还是大多数人喜欢、向往的呢?这里面也灌注了金庸先生的女性观——男女是平等的,从黄蓉身上不就可以看出来吗?这类英雄美人式的情爱世界就到次搁笔吧!关于他们的研究到现在依然是不计其数。
有时真不明白爱爱情这东西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能让完全不同的两个人走在一起,配合得是那么的天衣无缝,是那么的和谐美满,到底是为什么呢?到底是什么原因、什么因素促使他们的结合呢?难道只是那“互补”这么简单吗?其实他们的结合从他们的第一次认识想必就已经注定了,也许真的是上辈子有缘或是缘分天注定吧。
爱情的抽象化、模糊化给人的不是别的出除了无尽的遐想之外,给人的是向往与回忆。她造就了世间的一切真情,也学世间自有真情在就是爱情在冥冥之中中安排好的吧。
作者:
dukang
时间:
2007-1-24 21:19
二:感天动地式
终南山又开下雪了。银装素裹,像极小龙女和扬过之间苍白的爱情。雪一片一片覆盖山间,仿佛充满整整一生的悲凉,点点的,沾染她的心扉……断肠崖上曾经痴情的守侯如今只剩下一个绝望的笑容,突然面对多年来不愿面对的事实,终于明白爱情的苦僧……金庸笔下最冷漠的女子……小龙女是也……
对于黄蓉姑娘,我持的是钦佩的态度。作为东邪黄药师和黄夫人啊蘅的女儿,蓉儿姑娘的先天遗传是完美的。黄蓉最大的特点,不是她的聪明。而是她会选丈夫。像郭靖这样的傻小子,蓉儿姑娘怎么这么厉害,百里挑一的选中了他?黄蓉最大的成功也是选对了丈夫。聪明的女人在怎么聪明,一遇见好男人就变慌了手脚,不知道该不该选择他,但蓉儿姑娘就不一样,来了一招“一脚定江山”,让郭靖这个傻小子的心,牢牢的拴在自己的身上。
从小顽劣善良的杨过和清丽脱俗的小龙女
遭遇了爱情的挫折,
因为在当时世人的眼光里,
他们是不应该结合在一起的。
小龙女是杨过的师傅,而且还曾经遭受侮辱,
但是他们并没有理会别人态度,
依然的走到了一起。
小龙女算不上什么很聪明的女子,如果她聪明,她就不可能学会“左右互搏术”;但是小龙女却还有着隐隐约约的小聪明,她与扬过许下的十六年约定,在我看来,真乃一条绝计!一方面,如果小龙女在十六年里没有死,就可以看看扬过对自己到底是不是真心的、忠诚的,经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另一方面,如果小龙女不慎中毒逝世,也可以让扬过用时间冲淡对自己的记忆和感情。但是,扬过这厮,偏偏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作者:
dukang
时间:
2007-1-24 21:19
《神雕侠侣》中小龙女和扬过的爱情可以说是金庸小说中,也可以说是所有小说中最感人的爱情,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为这个爱情流过多少眼泪。最起码我是流过眼泪的。
且说小龙女、扬过。这是两个极为独特的人物。两人之间有着极为奇异的感情。而两人的情感与人生又经历了极奇绝的重重劫难。这些组成了一个离奇无常的《神雕侠侣》的故事。
其实是个充满悲剧色彩的故事。
“神雕侠侣”看似豪迈风流,然而读起来不免充满了苦涩与苍凉。
扬过与小龙女,一向被认为是“金童玉女”一对壁人,天造地设的,人人称羡的。然而谁怜惜扬过青年断臂之苦,又有谁怜惜小龙女非情失贞之哀,更何况这些表面上的缺陷与他们所经历的一生悲苦,重重劫难相比简直不直一谈。
然而这个被示为天残地缺,让人揪心的爱情故事是怎么写出来的呢?金庸先生大胆的思想却硬是写出来了,这样一个感天动地的,让人觉得非常神圣、非常圣洁的爱情纯洁的,让人家感动的,让人家羡慕的这样一个爱情,感天动地地爱情,哪敢把自己最有利的条件给抹杀掉,先写这两个人都有重大的缺陷,不把他们写得完美。这正是金庸先生在这部作品中的最大的亮点,也只有金庸先生才能写出这么一个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那到底是怎写的呢?
从小龙女与扬过之间的情事波折为主线的线索看。在古墓之中,两人只觉得互相关怀,是师父和弟子间应有的关系,既古墓中只有他们两人,如果不互相关怀、体恤对方,那么又去关怀体恤谁呢?其实他们,早在他们自己知道之前,已在互相深深的爱恋了。直到有一天,他们自己才知道,决不能没有对方而再活着,对方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百倍千倍。每一对互相爱恋的男女都会这样想的。可是只有真深情,具有至性至情,这样的两个男女碰到一起,互相爱上了。他们才会真正的爱惜对方,远盛过爱惜自己。
作者:
dukang
时间:
2007-1-24 21:20
自扬过与小龙女相遇又相爱却从不自知到自知,他们之间每每旧劫未去,新劫又至,算起来,重大变故一共有四次,然而离别的时间则长达十数年之久,而其残酷的遭遇更是不堪言说。——这四次都是小龙女主动地离开扬过,离开的原因则正是因为对扬过的真挚深切超过爱惜自己的情意与爱心。一次是因为“失贞失望”;一次是因为“礼教大防”;一次是因为“双重误会”;一次是因为“救药牺牲”。一次比一次痛苦,一次比一次更惨烈,一次比一更长久,而一次又比一次更真挚。特别是最后一次离开扬过直如生死之别,达十六年之久!只因扬过不愿独生,将千辛万苦得来的半颗绝情丹抛入绝情谷底深涧之中。而小龙女则在得知断肠草能治情花之毒后,为了迫使扬过好好地服药解毒从而活在人世上,她自己选择了跳进那深无底的深涧并订下“十六年之约”!——为的是让扬过留有希望,并让十六年的时光冲淡他对她的爱与愁。——从此生死茫茫,人世隔绝。最后扬过十六年以后,发现自己被骗了,他知道龙儿已经不在人世了,在也回不来了,他知道小龙女悬崖徇情的时候,到了现在这个时候,他虽然是个成熟的男人了,但是他仍然要跳下去,他追随小龙女而去。但是就在他跳下去的时候,发现小龙女竟然没有死,小龙女就一个人,还像在古堡里一样,这些年就一个人生活在下面,就生活在那里。他下去之后看见那放着几件衣裳,正是小龙女为他做的。他自进室中,抚摸床几,眼泪扑簌簌地滚下衣衫……忽然觉得一只柔软的手掌轻抚着他头发,柔声问到:“过儿,什么事不痛快了?”扬过猛的回过身来,正是十六年来他日夜思念,魂牵梦萦的小龙女。看到这里我真的被感动得一塌糊涂了,淅沥哗啦的号哭起来了。我看这两个人恰恰因为都是至情至性之人,所以她跳下去了,他也跳下去,小龙女也是因为是至情至性之人,才会在下面非常淡泊地度过了这么多年的岁月,他们也才能在十六年后又一次相会。这个情节是非常奇异的,但它又是非常合乎这两个人的性格的,它是合情合理的。经过了这么多的磨难之后,他们的相会,他们在这里找到了人生最大的、最快乐的价值,种种曲折归于平淡,所谓“平平淡淡才是真”。所以在最后,他们为国为民帮助郭靖守了襄阳之后,就告别群雄。携手归隐。所以说小龙女与扬过的爱情《神雕侠侣》中最大的亮点,也是我大家最喜欢的一对爱情故事,更是金庸先生不朽的杰作啊。古今爱侣,似这样遭尽劫难惨酷不堪的人,只怕不多吧。幸而,十六年后,居然天缘巧合,这一对极尽人间苦难的少年夫妻终于在中年重逢。其实正是这漫长的十六年时间,使扬过成熟了,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成熟的男人,懂得了爱情,他终于明白了小龙女对自己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这个感情不是姑姑的感情,不是师父的感情。罢、罢、罢…………
作者:
dukang
时间:
2007-1-24 21:20
从他们本身上说。一个是自打出生就无父无母孤儿,没人关心他问寒问暖,没教养,有那么些流里流气,文化没多少更别说有规矩了,整天游手好闲的,为了生计难免会有些偷鸡摸狗的小偷儿的勾当,所以才会引起他与那位聪明美丽的蓉儿姑娘不合咯,这是必然的。一个是从小也不知道父母是谁的小女孩,一直在与世隔绝的古墓生活着,整天是读书、学字、练武。棉对的人除了师父、师姐、就是一个聋婆婆,关心他的人没几个,吃的也只是些蜂蜜、茶水,有些不食人间烟火,说是天仙下凡一点不为过。这么两个人在起难道不会产生火花吗,不会,只有鬼相信罢了。
从他们的天惨地缺上说。一个是无怨无辜的断了臂膀;一个是糊里糊涂的失了贞 。一切皆是误会所致的,缘起缘灭都是该死的误会。可正是这该死的误会才让他们真正明白了自己对对方到底是种什么样的感觉。所以说他们之所以能历经磨难之后还能在一起,就是他们有着致死不渝的恋情。他们的结合是自然正常的,顺理成章的。
从我的主观感觉出发说。杨过与小龙女自从在古墓中相识,历经分合,每次都伴以剧烈的战斗.最光辉的时刻莫过于终南山上,杨龙二人力战蒙古六大高手以及全真教的众道士,在王重阳的画像前成亲.此时小龙女重伤无救,杨过剧毒无解,且断一臂,时日不多.而二人此时的一番话,更是出自肺腑,感人至深.小龙女"凄苦的脸上慢慢露出笑靥,泪珠未乾,神色已是欢喜无限",当时他们二人所想的,"咱二人虽然一生孤苦,但既有此日此时,实是福缘深厚已极。过去的苦楚烦恼,来日的短命而死,全都不算甚麽",真是对爱情的一针见血的描述.他们出古墓后的整个经历,就是不断地撕开枷锁,礼教的枷锁,正邪的枷锁,父仇的枷锁,国难的枷锁,他们一一解来.十六年后,杨过仍能为小龙女而跳下悬崖,更是至情至义,难能可贵.杨过小龙女算得上是历经了不幸与磨难,而在这悲剧式的情节之中更体现出二人爱情的光辉.可惜结果还是金先生抵不住读者的要求让二者重逢,并且在倚天里还弄出个黄衫美女来!
作者:
dukang
时间:
2007-1-24 21:20
从杨过的角度上来说。暂满还亏,聚少离多,待得团圆是几何?——杨过,我想这句最能说明杨过了。 “任鬃头如雪,沧桑满目,依稀又忆起与龙儿相识在古墓,断肠崖下的龙儿,可知道我十六年的痛苦?”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对于杨过来说,不如意事又何止八九?从他的父亲是杨康起,就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因而备受岐视,凌辱与折磨,偏偏杨过又是天下第一有个性之人,心性高傲,受不得半点折辱,个中辛酸,可想而知。杨过的一生,是向命运挑战的一生,杨过的悲苦,来自于世俗与孤高的格格不入,在荆棘遍布的江湖中成熟,伤痕累累是必经的路。猜疑,毒打,断臂,分离,杨过统统扛了下来,他得以不死,全因为天性的倔强和坚强。曾经大胆臆断过金庸对于杨过原本的安排,杨过与小龙女本应永世不会相见,却因为需要苦苦维系的明报和千千万万个关心他们的痴情男女而善待了杨过,虽然结局是快乐的,但更加记忆犹深的却是杨过沧桑坎坷的苦难历程。
从书中的文字上来说。杨过待她走远,笑问:「倘若你是她,便嫁那一个?」小龙女侧头想了一阵,道:「嫁你。」杨过笑道:「我不算。郭姑娘半点也不欢喜我。我说倘若你是她,二武兄弟之中你嫁那一个?」小龙女「嗯」了一声,心中拿二武来相互比较,终於又道:「我还是嫁你。」杨过又是好笑,又是感激,伸臂将她搂在怀□,柔声道:「旁人那麽三心二意,我的姑姑却只爱我一人。」 ——《神雕侠侣》第二十一回:襄阳鏖兵
这一段,我觉得相当有味。郭芙在武氏兄弟两个之间摇摆不定,难以抉择。杨过便开玩笑似的对“姑姑”发出以上的疑问。难得的是这回小龙女却不做作,两次回答均是“嫁你”,干脆,隽永,与郭芙的表现恰成对比。一心一意,说来容易,做来却难。杨龙二人的感情打动了许多人,其痴情亦不知赚取了几多人的眼泪,他们的感情是真挚的,毫不作假。
又如。郭襄遥遥望见他举止有异,叫道:“我这里尚有你一枚金针,须听我话,千万不可自尽……”一面说,一面便从石梁往悬崖上奔去。她奔到半途,只见杨过纵身一跃,已坠入下面的万丈深谷之中。这一来郭襄只吓得魂飞魄丧,当时也不知是为了相救杨过,又或许是情深一往,甘心相从于地下,双足一登,跟着也跃入了深谷……——《神雕侠侣》第三十八回:生死茫茫
这段本应是说可爱的小襄儿的。但也绝对是从侧面说明了杨过与小龙女之间感情的真挚。
假若他们不是生活在当时,而是现在的话,我想依然是感天动地,因为这是必然的有他们的合理性。
作者:
dukang
时间:
2007-1-24 21:21
如果世间所有的苦难是烈火,那么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早已百炼成钢。他们只是想好好爱一场,为什么每一个人,为什么每一份命运,都来如此捉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杨过改了容颜、断了臂膀,小龙女染了风霜、失了贞,虽然他们终于团聚,可是谁来补偿,他们人生漫长的16年?离开了,这纷纷扰扰的红尘,他们终于可以,静静的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春去秋来。纵然浪迹天涯也要让你幸福、让你永远快乐,你会是我暖暖的避风港。
金庸先生,你好厉害啊,连这么个天掺地缺的故事也能被你写得如此的感天动地。
接下来要说的这个,是大家都不喜欢、而且还非常痛恨的人。她也是《神雕》里不可缺少的一个主要人物,若是缺少了就现得单调多了。她就是——赤炼仙子——李莫愁。 三:情魔式
问世间,
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
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
别离苦,
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
千山暮雪
只影深向谁?
这首《调寄迈陂塘》是金代诗人元好问作于金泰和五年的一首词。
这首《调寄迈陂塘》道出了多少人心中所欲言的隐秘的疑问。我们都生活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这首词便是明证之一。同样,在《神雕》中,这首词又一次出现了:那是在小说中因为尝尽人间滋味而做了道姑,并且一生“造孽”万端,成为人所共愤的女磨头——李莫愁在生命终结时所耗尽全部心力而发出她凄凉的、也是最后的歌声,后者说,是诘问也许更恰当。
李莫愁已经死了,没有人知道问题的答案,只有那熟悉的旋律还萦绕杂耳边。
火光中是她凄苦歌声,火光中有她无双容颜。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或者一个女子生得美了,不是让人伤心便得让自己伤心。李莫愁生的就是为自己伤心…可悲得自己都觉得自己可怜。爱为着展元,恨也为着他。他是她的整个世界,他却已是别人的夫君。因为生恨,亲手杀了何老拳师一家二十多口…她也是金庸先生笔下最毒,最可悲的女子了……
作者:
dukang
时间:
2007-1-24 21:21
那究竟金庸先生又是怎么写出来的呢?
从她生活的环境来说。她本来是小龙女的师姐,也是古墓派的,她们从小生长在环境不太好的地方,生长在女子学院里,从来没有男性。因为她师父恨男人(她是师父叫林朝英,之所以恨男人是有很深的原由的),所以她收的徒弟也是不能跟男人接触的。这个不能跟男人接触可苦了我们的赤炼仙子哦,小龙女生性就淡泊,在这挺好的,不出去了。而人人并非都像小龙女这样啊,李莫愁她是个正常的女人,她是要出去的,但是从小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特别是由于很少接触男性,就没有学会怎么谈恋爱,没有经历过早恋的锻炼。所以忽然有一天她爱上一个男人了,问题就发生了。这样一个女人天真地觉得我爱你我喜欢你,你怎么不爱我呀不喜欢我呀,我爱你你就该爱我。所以我觉得李莫愁的爱情知识测试是不及格的,不完整的。由于那个男人不爱她,她就觉得自己受了伤害。用今天的观点来看,可以说那个男的是没错的,你爱我是你的自由,我就是不爱你,我有什么错。但是她看来,你不爱我你就该杀。所以她对他产生了切齿痛恨,她就把这种痛恨洒向人间,直至变成了怨,把这个痛恨发泄到整个江湖上。
从她有些变态的心理上说。由于这种变态式的怨,凡是跟她梦中情人有关的,特别是跟她的情敌有关的,她都要毁灭。最后,她的情人与情敌都死了,她怎么处理他们的骨灰呢?一个的骨灰洒在华山之巅,一个的骨灰倒入了东海,叫他们二人永世不得相聚。多么狠啊!多么毒的一个办法啊!这种变态式的人当然是不快乐的活一天的、因为她的心已经随心上人的死去而死了。我相信到死的那一天她都不会明白什么是爱的,也都不会明白为什么自己得不到自己喜欢的人的,这是必然的,是无可厚非的。
从洒怨的方式上上说。她的情人与情敌就是陆展元、何沅君。因为她终生都在痴情于陆展元,尽管她恨他,其实这个恨是就是爱她,由爱生恨是她的本性,她日夜地都在想念着他,幻想着对方能够爱自己该多么的好,然而落花有意,流水无情,那两个人终究还是相恋成婚了,所以成为了她心头挥之不去的伤痕,没有办法发泄这种伤痛,就滥杀无辜。凡是看见上面写着“何、沅”字等她都要把人家杀掉,所以她变成了江湖上人人喊杀的大魔头。可是她并没有走向堕落,我们知知道有些人因为爱情失败会走向堕落,就会变成一种放荡不羁的人,她并不是这样。她一只坚持着那种纯洁的爱,别的男人多看她一眼,想碰她一下,那是找死,她马上就把你杀了。因为她心中痴情着她的情郎。这样的一个人是既让人恨也让人怜惜啊。她虽然是个魔头但是很有令人同情之处。在她的身上,我们能看到的不仅是情变与扭曲,而且还可以看到人性的弱点。真正决定她入魔的还是她自己的性格修为意志与理性。世上与书中遇到的类似于她这种“爱而不得其所哉”的人有多多,但是入魔的却是寥寥无几。
作者:
dukang
时间:
2007-1-24 21:21
从她的祸源上说。她是古墓派的传人,非但男女之情受抑制,而且一切的人类情感都要受到压抑与克制,这乃是她的门派规矩。从而次人一到江湖,碰到情仇惨变,原先所压抑的一切都成类“变态”且会变本加厉地放任自流,宣泄而出,以至于成为人间的祸害——其原因早在古墓中就已经种下了。
从她死的方式上说。她最后是身中情花之度,中了毒,终身越入火海,大火熊熊,她最后死在火的欲海之中。她死的方式安排得非常恰当,因为她心中有火,她最终死在熊熊烈火中。她在火中还唱着“问世间情为何物”。这本是元好问的诗,但是后世流传不广,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也是在《神雕》中才知道这首诗的,也就是从她口中知道的。“问世间情为何物”她终生都在追寻着它的答案。我认为整个金庸小说也都是在追寻着这个答案,我们说“问世间情为何物”,是没有答案的答案,不能回答的答案,但是它是一个永远的问题,或者它是一个永远的感叹,或许连诗人自己也未必知道答案。
情魔也能写得这么的让人既爱又恨,真是妙笔回春,但是里面有好多的缺陷啊,可能正是这种缺陷才值得大家去读吧……我请大家可不要效法情魔的做法啊。 四:顶天立地,义薄云天,却为情所悲,动人心魄式
我们看到的《天龙八部》是爱与宿命的悲剧,看似是简单的,其实却是最为复杂而深刻的有关人性、人生与人世间的苦难与不幸的寓言。
《天龙八部》被很多人誉为是金庸小说中最伟大的著作,或者说是最伟大的著作之一。这部著作最震撼人心之处,当然就是萧峰的死,都知道“萧峰之死”这一段编进大学语文教材以及高中的语文读本之中。除了萧峰的死,萧峰的顶天立地,义薄云天,却为情所悲,动人心魄,在追寻自己命运过程中,与几个女性的情爱关系,也是我们大家来探讨的。
萧峰的豪迈、勇武过人、肝胆相照,其大英雄、大豪杰的男儿本色,不仅在《天龙八部》中是最为光彩照人的形象,而且在金庸的所有小说中都可以说是最为令人心折、光彩照人的一为大英雄。他的英雄本色不需要任何外在的诸如“抗异族”、“行侠义”等等功业行为的装饰上,而是天生的豪迈英勇,英雄气概。正如他的武功虽说是从师父那学过来的却早已青出于蓝,仿佛是天生武勇、神功惊人。
作者:
dukang
时间:
2007-1-24 21:22
可他的爱情却是那么的“悲”,他爱、爱他的人却因他而死,他不爱的人却誓死要和他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呢?仅庸先生为什么要把一个大英雄这样写呢?真是匪夷所思。
萧峰唯一的爱侣是阿朱,他和阿朱之间的情是一种纯真的感情,非常纯洁的感情,本来也是英雄美人之间的感情,很向郭靖与黄蓉。因为阿朱也聪明绝顶,而且善于化装,又心地善良,她非常同情萧峰这样悲苦的命运,他们两个本来是知音的英雄美人的爱情。为了爱情,他们有“百首之约”,“有塞上牧羊空许约”,他们说办完了眼前的事,咱们就到塞外去牧羊、打猎,过那自由自在的生活,非常好的理想。(也是我最向往的哦,多么想和自己心爱的人一起去那塞外,看那青青的大草地、蓝蓝的天空、碧绿的清澈的小河,与自然最直接、最原始的接触,真是人生一大快事。可惜我又何时能找到一个像阿朱这样的红颜知己呢?)可是,命运非常残酷,就在他们追寻萧峰大仇人的过程中,萧峰受人之骗,误以为段正淳是杀父仇人。而善良的阿朱,为了化解父亲与爱人之间的仇怨,其实也是为了让萧峰不受到伤害,她愿意她父亲与她爱人一决生死,所以她决定用自己的生命来挽回此事。于是她化装成段正淳的样子,代父赴约,从而丧生于爱人的掌下怀中。(多少的女孩子啊,真是太了不起了)今时今日来看,关于萧峰与阿朱的爱情,这不过是错位,非常奇妙的错位,永不相交的纠缠,如虚虚绕绕的麻花,虚虚的怀抱着一种宿命的东西。也许真的是命运天注定吧,好像在人还未来到人世的时候就已经给人们安排好了,只要人们去走了。这个无法化解的宿命造就了他和阿朱的爱情会在一定的时期内告终,可他们是互相喜欢的,如果没有这么多的宿命,也许他们早就结成夫妻了。在礼教之防极浓的宋朝,阿朱能无怨无悔地喜欢一个契丹人,并随他出生入死,直到最后因萧峰而死,足以使这段爱情加上无比的光辉.萧峰可称得上是一代大侠,只是过于想着自己的深仇大恨,以至于阿朱身死,而在阿朱死后才真正领悟到阿朱对他的感情。唉…唉…唉……最终他是郁郁寡欢的。也许阿朱在临终时做了个错误的安排,让自己爱人来照护自己的妹妹阿紫,难道她不明白除了她自己他是不会喜欢上任何人的吗?那百首之约此时到哪去了。也学也是一番好意吧,想用妹妹来冲淡他对自己的情感,可她难道不知道他对她是至死不渝的情感吗?也许在这世界上除了他就只有阿紫才是自己最关心的人了吧,所以想要他来照护阿紫,她在放心吧…………。
作者:
dukang
时间:
2007-1-24 21:22
从他们的“塞上牛羊空许约”上说。.萧峰蓦地里觉得怀中的阿朱身子一颤,脑袋垂了下来,一头秀发披在他肩上,一动也不动了。萧峰大惊,大叫:“阿朱,阿朱。”一搭她脉搏,已然停止了跳动。他自己一颗心几乎也停止了跳动,伸手探她鼻息,也已没了呼吸。他大叫:“阿朱!阿朱!”但任凭他再叫千声万声,阿朱再也不能答应他了。——《天龙八部》第二十三回:塞上牛羊空许约。
阿朱本不该死,《天龙》中她的死是金庸为制造悲剧而制造出来的,疑点漏洞都不少。但是,如果没有了阿朱的死,这个故事不会那么震撼人的内心。萧峰,何等的气魄,何等的英雄!可惜英雄末路,时运不济,苦痛孤寂时,在他身边只有阿朱。他的全部世界是阿朱,全部生命也是阿朱,阿朱带给她新生,阿朱的死也把他推向死的深谷。所以我们可以理解,即使萧峰会活一百岁一千岁,他也不会去爱别的女人,因为他的全部已经给了阿朱。阿朱死在自己所爱的人的手中,本是一件多么痛苦不幸的事,可是她又很幸福,她能够得到萧峰这个不易动情的大英雄的爱,还能蒙他爱她一生一世,多么难得。
可惜啊世界上难道真的这么美好的事情等着他们吗?没有最后阿朱死了,萧大侠也死了。
唉……
星宿海空寞得无边无际,芳菲的草色连同神仙般的画卷。美得就象一场梦。但是,阿紫没有信仰。师父长长的胡子最终关闭了她最后一个奇迹的梦想……她的生存,她日日恭敬着师父。然后开始相信师父的话。信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爱自己自己照护自己,其他的人什么都不是……从一开始就夹带着宿命的意味。她是孤女,从一出生就没有一个亲人。自那一天突然发现有了爸爸妈妈,有了盈盈眼波的姐姐。糊里糊涂的那一天她却有了他——姐夫萧峰。她并不懂得什么是爱情。她只是在欢喜着自己终于可以不再孤单了。她只是在欢喜姐夫会陪着她伴她看护她,海角天涯……金庸先生笔下最敢爱,也最敢恨的古灵精怪应该就是她吧………
金庸对阿紫的态度,可以从他处理阿紫与萧峰之间的关系上来看吧。表面上,萧峰讨厌阿紫,只因为答应了阿朱,才不得不照顾她,但细心一点看。萧峰对阿紫是真正感到亲情之所在的,或许因为她是阿朱的妹妹,有她在,就仿佛与阿朱仍有接触。他人看阿紫只不过是个随时会出手伤人的小妖女,但是萧峰不怕阿紫,在他眼里,这个小妖女也是个需要保护的孩子。他对她的劣行的厌恶,与对她保护怜惜之情,是同时并存的。可阿紫却没按照他想的去走啊,阿紫为了获得萧峰的感情,用了最愚蠢、最简单的办法,比如说她想害死萧峰。你不是不爱我吗?我不是得不到你吗?那我就把你打死。我把你打死了,我不就得到你了吗?我抱给你的尸体,你就永远也离不开我了啊,我就永远跟你在一起了。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最后她终于实现了,最后萧峰自杀了。大家都知道,《天龙八部》的结尾,萧峰为了两个民族之间的和平,用气壮山河的一死,为两个民族换来了和平。,没有人能够杀死他,他自己用一跟断箭插入了自己的胸口,自杀了。在他自杀之后,可怜的阿紫毫不犹豫的把眼睛换还给了游坦之抱着他的尸体跳下了悬崖。就是她活着的时候,不能够得到;死了之后,得到了她仰慕的英雄。这是萧峰与阿紫的一个简单的关系浏览式的文字路线图。我真不明白为什么金庸先生要这么写,这样的一个结局真的是宿命吗,真的是命运天注定吗?
作者:
dukang
时间:
2007-1-24 21:23
谁能回答萧峰为什么要死?——谁又能识得大英雄?——谁识得萧峰?——谁识得人间大侠、英雄本色、至情至性?——谁又识得英雄牺牲,人性升华,照亮人间希望与安乐?……
耶律洪基不知道。吴长风不知道。阿紫不知道。中原群雄、丐帮弟子、大理群臣、大辽士兵都不知道。也许真的只有阿朱才能真正明白吧。
萧峰死了,却永远活着。萧峰死了,却虽死犹存,永不失为天下第一大英雄。
难道做大英雄真的要有这种大无谓精神才能做到吗?不错他是大英雄,但是这样的大英雄也未必是他自己想要的吧,他想要的还不是和自己心爱的人去实现那“百首之约”吗?
我们每次一谈到金庸先生里的伤心女子,都有可能把一个人给忽视了。是的那便是阿朱。谁也没想到,武功第一的萧峰心里爱着的女子,居然是一个丫鬟。丫鬟又怎么呢?这丫鬟可是个聪明无比的丫鬟哦,可她却死于父亲与情人的误会恩怨中,难道还不算是可名副其实的伤心女子吗?
虽然萧锋和阿朱的在一起相处的时间是短暂的,
但是萧锋不为美色所动,始终对阿朱忠贞不二,
即便是恋人已经逝去还一直念念不忘,
这种对待爱情的态度堪称世人学习的楷模.
“塞上牛羊空许约”,这是一个最美丽的梦想。阿朱的样子在我的心里并不是很清晰,我只是觉得她身具智慧却温婉美丽,生世凄凉而善解人意而已。阿朱姑娘这个人物本身在书中着墨不多,她的生命主要是通过她的妹妹——阿紫来继续存在于萧峰的感情世界里。阿紫是一个心性恶毒而爱恨分明的小姑娘,她的感情生命是依附于阿朱的。萧峰是主宰着她喜怒悲欢的人,可是在萧峰眼中,阿紫不是阿紫,阿紫只是阿朱的妹妹而已。只有那一声姐夫能够消弭所有萧峰对她的蔑视与憎恶。在萧峰的眼里,阿紫只是阿朱在这个尘世间为他留下的另一个承诺而已。既然牧羊无望,那么能常常看着这个和她在尘世中有关的物品也好。萧峰为什么会为了这个邪恶的小姑娘远赴长白?为什么会为了她力战星宿群丑?答案是我们早已经知道的了。阿朱是不幸的,可是阿朱又是幸福的。在这个世间,有多少个女子可以得到一个男人用生命去践守的盟约?雁门关外,萧大侠慷慨赴死,可是他原本可以作为英雄继续活下去的。 萧峰对尘世已经没有留恋,因为在另一个世界里,有一个姑娘正在草原上等着他去挥舞牧羊的皮鞭。
人世间有太多宿命了吧,一切都是那么的不犹人来变啊!但还是要说金庸先生能这么写一定是最好的结局了吧。用八个来收尾“无人不冤,有情皆孽”
作者:
dukang
时间:
2007-1-24 21:23
五:情痴与天仙化人式
厌武喜静,然而却痴心于慕容复,数上还施水阁、郎怀玉洞读书,原望花亭水榭,朗舞我伴,看湖光山色,游山间美景,乐次余生……多少年来,为慕容复痴情,行不出姑苏,步不漫苏州,为他读书记经,朝朝暮暮,心在慕容复。闻他有难,私奔出家,盼望能与他同生共死,生死相依。谁料慕容复他以复燕东奔西走,儿女私情全然不提,而今又为驸马名声远赴西夏…枯井上,语嫣心已冷,只想纵身一跳,泪眼中,她紧紧抱着我们的大情痴大情圣段朗,“表哥,非是嫣儿水性扬花,在他怀里我的心不会感觉到累。我得到我从来没有得到过的温馨。数年来,他时刻念着我,想着我,为我痴,不管你怎么的冷嘲热讽,不顾你的威胁恐吓,依然是这么的不离不弃……表哥你看到了吗?”唉!这样善良温情的女子,人世间真是少有啊,现在估计要频临绝种!试想金庸先生笔下最脱俗的女子非她莫属吧!不然怎么会叫天仙化人般的“神仙姐姐”呢?
用“痴”字来形容段玉的性格太合适不过了。他的“痴”可谓一绝,几近神魔而人间少有的极品。先是“痴”与理,后是“痴”与情,痴于理则是不学武功,专心佛学,却又要行走江湖到处强行出头要与别人“说理”,这在“一蛮三分理”、“强者有理”即无理也无法的江湖上只能是到处碰壁,市井笑料罢了,不过幸好有两位生死兄弟就是萧峰与虚竹。而他又痴于情,是因为对王语嫣的痴情痴恋,真可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同时又使人感到四分可感、四分可笑、二分可敬。也可以说是痴得可爱。
“稳固的情三角”——自段玉见到王语嫣之后,情难自己,只要有机会便跟随其后。从而造成了哪里与慕容复,哪里就必有王语嫣;哪里有王语嫣,则哪里多半就有段誉的局面。
我敢说,段誉喜欢王语嫣,至少一半是缘自于那尊玉雕。
尽管王语嫣再怎么的漂亮、再怎么才华出众,我至始至终都不对她抱有好感。说女人善变,这一点。放在她身上再合适不过了。本来还爱慕容复爱得死去活来,一眨眼,就移情别恋,把段誉爱得分不清东南西北。不管怎么说,王姑娘还算是有自知之明的女子,起码她能在最后的关卡上,做出重大的决定——她最终选择了段誉。
作者:
dukang
时间:
2007-1-24 21:23
段誉固然“痴”,然而绝非“贪”、“嗔”,全然出于人间的至爱之情。这爱情之心难能可贵恐非人间所能有,境界之高也是为人所不及的。他以我佛慈悲之心造福一方苍生,从而能建立一快真正温暖幸福、四季如春的人间乐土。
其实金庸先生在这里凸显了他们的形象,与现实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给以“物”为纽带的现代人重新定了位,唤起了人们缺失已久的情感,故而折射到这种幻想之中,“一幸福的人从不幻想,只有未得到满足的人才这么做,幻想的动力是未被满足的愿望,每一个人单一的幻想是愿望的满足,都是对令人不满足的现时的纠正。弥补现时不足之处,同时也吻合了人们‘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心理吧”这也就是我们大家喜欢这一对天真无暇的恋人的原因吧。
我觉得这种爱情正是物欲横流时代最为缺失的爱情,抛开名利,不再以金钱为依托。在个人命运与无情的社会压迫力量之间的冲突中,获得了解放。真想这样的爱情会发生在我自己的身上。
作者:
dukang
时间:
2007-1-24 21:23
六:哈姆莱特与罗密欧朱丽叶的结合式
《雪山飞狐》是金庸早期的长篇小说。是金庸十二不长篇小说中最短的一部,全书只有十五万多字。然而却是相当复杂、头绪纷繁,叫人不知从何说起的一部。
这部作品被说成是中国版的哈姆莱特与罗密欧朱丽叶的结合,那究竟有什么地方像呢?金庸先生又是怎么写的呢?要知道这样写的难度好大啊!可以说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
《雪山飞狐》的最后,还留下了一个悬念:“胡斐到底能不能平安归来和苗若兰相会?他这一刀到底劈下去还是不劈?”在书的结尾处还留下这么一个大大的悬念,这在一般的小说看来已经是极为少见的了,而武侠小说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这也就成为了这部书的一个最大的特点。也是金庸先生在这部书小说中最大的价值。——“胡斐这一刀劈或是不劈在胡斐是一中选择,而在没一位读者,都可以凭着自己的个性,凭着各人对人性和这个世界的看法,作为不同的抉择”。
对于金庸先生的这种说法,我深表赞同。同时,我自己的抉择是:不劈。
不劈的理由有二,一是因为对苗人凤乃是一位豪气的英雄豪杰,而胡斐本人也同样是一位侠烈重义的壮士。仅仅凭这一点他们都是大大的豪杰壮士、铲奸除恶的大侠士就不会劈下去啊。其二是因为苗人凤又是他心上人苗若兰的爸爸,倘若真的劈下去了,则苗若兰会怨他 一辈子的,也同样会失去两个至亲至情之人。诚然,不劈也会有反面的后果的。也有二,一是如书上所说,假若不劈下去,那么胡斐就要丧生于苗人凤的剑下。二是苗若兰为了阻止这场战争,而自我牺牲。
记得小说中有这么一段,是有苗若兰叙述的:“我爹爹默然不语,腰间阵阵抽痛,话也说不出口。胡伯伯又道:“若非你手下留情,我这条左臂已让你卸了下来。今日咱们只算是大成平手,你回去好好安睡,明日再比如何?我爹爹忍痛道:‘胡兄,我出刀时固然略有有容让,但即令砍下你的手臂,你这一腿仍能致我死命。瞧你这般为人,决不能暗害我爹爹。我在问一次,到底我爹爹是怎么死的?胡伯伯脸上露出惊诧之色,道:‘我不能跟你说得明明白白么?你不相信,定要动武。我只能舍命陪君子。……”
这一段可以说是胡斐与苗人凤的“不劈”与“容让”的依据。
苗人凤依旧还是当年的苗人凤,而胡斐之于胡一刀从武功到人品都是不相上下。不同的是苗人凤的“父仇”变成了胡斐的“父仇”罢了。然对真正的大英雄大豪杰来说,都会看到“瞧你这般为人,决不会暗害我爹爹”。
作者:
dukang
时间:
2007-1-24 21:24
另一方面,就是说“为了真情”——情人苗若兰——也会甘心牺牲自己的。向前面所说的,倘若胡斐劈下去了,苗若兰就会同时失去父亲和情人,从而陷入绝望的境地——不只是死的绝望,更是对人性的绝望。相反,假若胡斐死在苗人凤的刀下,胡斐死了,苗若兰也会死去,但这死却并非绝望而是充满希望与幸福的两情相悦、生死相依。
书中的胡一刀夫妇就这样一同赴死的。在苗人凤眼里是幸福的。因为他说过“想当年我和胡一刀比武,大战数日,终于是他夫妇死了,我却活着。我心中一直难过,但后来想:他们夫妇两恩爱不渝,同生共死,可比我独自一个人活在这世上好多拉”。
然而,“胡斐终身不敢有负”和苗若兰的“我一定学你妈妈,不学我妈”这两句很平常的话,足可以使我们相信人间真情犹在,世界及其故事与未来就是充满希望的。
这也许是最完美的结局吧。
金庸先生好厉害,小说的结尾采用的是“哈姆莱特”式的,可事情的原尾是“罗密欧朱丽叶式”的。真堪为莎士比亚在现。
用七个字概括小说真正的主题就是“人间自有真情在”。 七:伤心女子与负心朗式
《飞狐外传》是《雪山飞狐》的前传,但写于《雪山飞狐》的后面,其中是有很多原因的,现在写下来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部小说写的是大侠胡斐成长的历程。
这部书的“柔情”——男欢女爱,缠绵悱恻历尽人世坎坷致使满腹辛酸。真是不知道让多少人流过泪。
这部书,不仅仅写了大侠胡斐与袁紫衣、程灵素之间的悲惨哀伤的情爱故事,还写了其他人的爱情悲剧。如大侠苗人凤与官家小姐南兰的爱情悲剧,马春花与福康安的爱情悲剧,“毒手药王”门下弟子间的情孽纠葛。但文中的主线还是——胡斐与袁紫衣、程灵素之间的爱情纠葛。
我,愚见金庸先生的大男人倾向也是十足的哦,见于他认为女子必须美貌,不美貌的女子,在聪明能干,心肠再好也只是落得悲剧收场。程灵素不就是个例子吗?
作者:
dukang
时间:
2007-1-24 21:24
程灵素是个真的有学问的女子,精通医学药经毒经,她的名字,本来就是从《灵柩》,《素问》两本医学经典而来,她下毒的本领出神入化,医治中毒的人本领也是出神入化,即使处理苗人凤的眼睛这样复杂困难冒险的手术,也泰然处之,不说不令人佩服。
然而就是她太本领了,胡斐竟然害怕她不怀好意,乘机暗下毒手。但程灵素除了本领好之外,心肠更是好得不得了,以德抱怨,还花尽心血助人和解。
她对胡斐一往情深,仁至义尽,但她愈是对他好,他就愈是敬她、怕她。对她内疚,就愈发不能爱她,杜绝她爱他的意念,误会,竟逼她与他兄妹相称。
程灵素,这是她师父给她的名字。她原来没有名字,因为她原本是天地间的一只孤鸿而已,而且永远是一只孤鸿。她不美丽但有智慧,可是世间的男子,多是喜欢没有智慧而美丽的女子,因此孤独会是她今生最好的伴侣。
可是爱情也是不能够选择的,她还是爱上了胡斐。然而在胡斐的生命里,程灵素只是一个在不恰当的时间里出现的一个不恰当的人,于是她只好成为他的二妹。但结拜又怎能斩断情根?在北京城门口,当她的两滴清泪洒落黄尘,程灵素自己的心,也应当跌落在这尘埃里了吧?
袁紫衣拒绝胡斐的理由太过牵强,象圆性那样行事张狂、深种情根的女子,又怎么可能是修佛多年的人呢?她又自幼身处化外,因此礼教与信仰都不会是合理的缘由。可是不管怎样,袁紫衣还是决定回去她原来的世界里,这时候的胡斐可以了无牵挂,可以和程灵素一起浪迹江湖了。我是说,如果那个智慧超绝的女子还在尘世间悄悄地注视着他的话。
程灵素安静地死在爱人的身旁,这个爱人,只是她所爱的人而已。当七星海棠的烛泪流尽,程灵素的生命,也随之流尽了。也许,这是最好的结局。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这是圆性所引的佛对人间情感的回答。这尘世的种种情爱,竟然都只是清晨阳光照耀下草尖上的一颗露珠么?
程灵素实在可怜,令人心酸,就如那蜡烛一样,点到了尽头,再也不能发出亮光了。她怎么也没想到,胡斐并没有遵照自己的约法三章,在自己危急之时,最终还是跟敌人动武,导致情郎身中剧度。但也许,这也是她意料之中的事吧。她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在胡斐心中的分量并不及那尼姑头袁紫衣多,但因为她依然爱着着他,所以选择了最完美的方法——用情郎身上的毒,毒死了自己,挽回了情郎的性命。在临死之前还给他安排得非常妥当,真是一段催人泪下的故事。胡斐也应该感到无地自容吧,傻呼呼的放下一个好女子不要,去喜欢一个尼姑头,这是自作自受!可是灵素却死了,她不应该死啊,像她这样有才华的女子,不不应该死去的啊,她的智慧不比任何美女逊色!可怜的灵素,最终还是落得个可怜的结局啊。真为她抱不平啊。也许只有我们这些旁观者才为她抱不平吧。她本人自始至终是没有半局怨言的,更没有让失意之情影响她的行事宗旨。“素情自处”她当之无愧。
作者:
dukang
时间:
2007-1-24 21:25
而胡与袁紫衣虽然是相爱的一对,但并没有圆满的发展与结局。胡斐一路上要追杀的那个坏人,恰恰是袁紫衣的生身父亲,这个又是情与义的冲突。最后,这个矛盾使他们不能解决,最后他们的爱情没有成功,没有结局,最后由尼姑圆性来作为爱情的结局。
小说的结尾处,是圆性(袁紫衣)“双手合什,轻年佛语”云;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
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恩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圆性念过,便“悄然上马,缓步西去”了,是耶非耶?谁能懂得?说能说彻?
呜呼呜呼!
宝刀相见欢!
柔情恨无常!
这也许金庸先生所能写出的最好的结局吧!难道这就是情吗?情就该这样吗?不明白?这样的一个结局有多少人是不愿意见到啊!可是有什么办法这里有它本身的局限性啊!也许是大侠的局限性吧,或是情的局限性,反正是合情合理的,只是我们不愿意接受罢了。唉……唉……
从他人的看法上我总结的精华上看: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胡斐
“看着你默默地孤身上路,原来活着竟比死去痛苦,错过了你,我已错过了一生幸福。”当程灵素为胡斐舍身吮毒,殉情而死时,胡斐才念及到灵素的好,但却已是人已去,情已渺了,枉他胸中热血沸腾,而心中却是空空洞洞,忍不住泪水湿襟,暗自感叹一直形影不离的二妹如一只蜡烛般燃尽,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笼罩在胡斐身上的悲剧色彩并不浓重,因为他的悲剧极大原因是咎由自取,是由他一手造成的。但是在看清了他对于爱情的盲目与错误观点以及注定的愧疚一世的结局,便会发现他的内心其实是如此之抑郁。
爱上的注定与青灯古佛为伴,而最终才能体会到其重要性的人却凄凉的死在他身边,只要胡斐有一丝的人性与良知,他的一生便会与寂寞为伴。即使后来有苗若兰的出现,但一个是一见钟情的红颜知已,虽身在佛门仍令他铭心刻骨,一个是肝胆相照的义妹,已为了他黄土垄中长眠,问这一生,他如何心安?
作者:
dukang
时间:
2007-1-24 21:25
八:一男多女式
在金庸先生众多小说中,一男多女式的爱情模式并不少见如扬过不也是吗?最先是郭芙喜欢他,后来有了生死恋人小龙女,接着有程英、陆无双、完颜萍、公孙绿萼,最后又有个郭襄,但他爱的只有小龙女一个,为了她,他可以豁出自己的生命。又如段正淳处处留情,最后还是因为情字而死。还如爱情太监韦小宝一下子扑通扑通就七个老婆,而且各个是美艳动人。但是最能引起我们关注的还是我们的明教教主张无忌。
“一男多女”的现象,不仅仅反映出沉淀着千百年以来以男性为中心,女性处于依附地位的文化心理意识,也是几千年一夫多妻制的投影和变形,苏童说妻妾成群是没个男人的梦想,金庸先生的小说从这一方面说说,极大的满足了广大读者的男权心态。而且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依赖物来实现,也增强了人们探知别人内心隐秘的欲望,在处理与众多异性关系中,真爱到底是谁?读者有一种强烈的期待,以获取心理的满足。我们的张大教主在面对周芷若、赵敏、殷离、小昭的情感纠葛时,在寻找“唯一”的过程中,也是一点点暴露了他的情爱心理及人性隐秘的过程。
那究竟金庸先生是如何把这么复杂的关系写清楚的呢?如何有条有理的展现在我们读者的面前呢?
爱情对象的选择是对熟悉的众多异性中,某一个人的具体偏爱,是对这个人的价值理想话,没有一个人会同时深深地、忘我地、热烈地爱两个或三个人,那必然会导致心理动荡,使人面临困难的抉择,分散感情的洪流。也就是说爱情是唯一的无可代替的。当一个男人对多个女人时,其实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
从张无忌的爱情心路上说。在书中张大教主的性格是比较特殊的。按理说,成为像明教教主这样英雄盖世的人,都必须有刚毅果断、勇猛精进、主动进取、意志坚定的人物,而且还是为除强扶弱的大侠,自然在武功、人品及性格上皆有过人之处。张教主的武功人品自然高超绝世,然而他的性格却太过平常,颇为优柔寡断。说他“随和”那只是对他的称赞,说他“愚钝”却又不合乎实际。我只能说他确实是缺少果断刚毅。主要表现在处理爱情问题上的犹豫不决与拖泥带水。如——当日他与周芷若、赵敏、殷离、小昭四人同时乘船出海的时候,确实不只一次想起:“这四位姑娘个个对我情深意重,我如何做决定才好?不论我和哪个成亲,定会伤害其他三个。到底在我内心深处,我最爱哪一个呢?”记得书里面有这么一回“张无忌惕然心惊,只吓得面青唇百。原来他适才间刚做了个好梦,梦见自己娶了赵敏,又娶了周芷若。殷离相貌也变美了,和小昭一起也嫁了自己。在白天从来不敢转的念头,在睡梦中忽然都成为了事实,只觉得四个姑娘人人都好,自己舍不得和他们分离。他安慰殷离之时,脑海中依稀还存留着梦中带来的温馨甜意。”他始终彷徨难决,便只得逃避,一时想“鞑子尚未逐出,河山未得光复,匈奴未来,何以为家?尽想这些儿女私情做什么?”一时又想“我是明教教主,一言一行,都与本教及武林兴衰有着密切的关联,若是因为女色耽误了,莫不会被惹得天下英雄耻笑,坏了本教的名声”。过一时又想“我妈妈临终之时,一再叮嘱我,美丽的女子最会骗人,要我这一生千万要小心提防,妈妈的遗言不可不谨记在心头?”其实他多方辩解,不过是在自欺欺人,当真心专致地爱上哪个姑娘,未必会防碍光复大业,更未必会有损明教声誉,只是他觉得这个也好,那个也好,于是就没在多想些什么了。后来小昭去了波斯,殷离逝世,又认定是赵敏做的,那么顺理成章,自然要与周芷若成婚。不料变了个天,其后真相漫漫的揭露里出来,原来周赵二人善恶颠倒了,幸好自己还没和周芷若成婚,铸成大错,赵敏更公然与父兄决裂,则此事已经不在为难呢。可此时赵敏又不辞而别,加之在周芷若的一在逼问下,这才逼出了自己内心深处在真挚的爱人爱情及其决断来.正如他自己所说:“对殷表妹心生感激,对小昭是意存怜惜,对周芷若是敬重,但对赵敏却是……却是刻苦铭心地相爱”。
作者:
dukang
时间:
2007-1-24 21:25
总得来说,正是由于张大教主性格优柔寡断、拖泥带水、犹豫不决,万事之中,往往顺其自然,才会导致他在爱情上总是踌躇不前难以“了断”。看后大家都会明白张教主为什么会果断的选择了赵敏,是因为小昭的离去,殷离的假死,周芷若坏事的败露,他才看明白到底谁才是自己的爱人。这也就是金庸先生在高明的地方,顺理成章的所有问题迎刃而解了。
从张教主与赵敏的恋情上说。张教主和赵敏的爱情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他们本来是一对冤家对头,但是当爱情产生的时候。他们义无返顾的放弃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从容的走到了一起。
首先他们的恋情揭示了爱情与民族之间的矛盾。张教主以“驱除鞑虏”为己任,然而却矛盾重重的爱上了蒙古郡主赵敏(敏敏特穆尔)。他与赵敏之间的爱情波折,极少是因为蒙汉的仇,即使他时时说要杀了赵敏,也并非没机会,只是“下不了手”。根本原因还是他内心深处无法否认、无法排斥的爱情。其实赵敏也对他是爱到了极点,不但没有加害的意思,相反抛弃了“民族”的观念,一定要和他在一起,这也就是蒙古妹子敢爱、敢恨、痛快决绝的表现。而在张教主则同时需要超越“礼教”以及“胡汉之别”等界线!尽管周芷若几次骗我们的张教主,以及中原豪杰无论是名门正派还是明教众人都希望他娶周姑娘,但张教主还是经历住了这些考验单纯的爱上了赵敏,丝毫不受所谓民族观念的束缚——一个是中原的堂堂明教教主,一个是蒙古郡主,论什么都论不到他们能顺理成章的在一起。在小说的结尾,他终于还是和自己心爱的人敏敏悄然隐退。所以说张大教主确实是个爱情至上的至情至性之人。这样的爱情伦理道德范畴难道不是冲破以前的吗?金庸先生的这一笔难道还不算绝吗?
“从英雄神曲到人性传奇”可以说是最好的概括。
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很恨周芷若,可对她我却是很喜欢的。不仅仅喜欢,还很怜惜她。为了张教主,她居然背叛了灭绝师太的遗命,这是为什么?因为她太喜欢他了;可是,到头来,她得到了什么?除了得到了大家对她的唾骂以外,她在也没什么可以得到了,她为什么会受到大家的唾骂呢?还不是因为她太爱他了。爱一个人,往往会使自己变的疯狂,做出些不理智的事情,可这有什么办法呢?谁叫她太爱他了,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爱得越深恨得也就越深吧。本来她可算得上是个很具有领导能力的女子,她完全可以领导峨嵋派发扬光大、独步武林,但是遇上了张教主这处处留情的热心肠,即使她再怎样管理好教派,也力不从心啊,因为她的心早已飞到张教主那去了。只因为她太爱他,她才会走上一条不归之路。
金庸先生能这么写,我想应该是很好的结局了吧。要是有什么怨的话,就怨一个“爱”字吧。爱是否真的能让人迷失自己,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没有爱情人是一样的活着,也许还会活得更加的精彩。反正我是不会为了“爱”把自己迷失的。在爱情与事业、朋友、亲情面前我把事业放在第一、其次是亲情、在是朋友、最后才是爱情。
用一句迷糊的话结束吧“幸与不幸,真叫人一片茫然,不知何时是开始、何时是尽头更不从何说起。
作者:
dukang
时间:
2007-1-24 21:26
九:女追男式
对于这一现象,在金庸先生的小说中也是很普遍的。不过在能让人注意的还不任盈盈对令狐冲的爱恋吗?
任大小姐的步步为营的策略实在另人佩服。从洛阳学琴到溪边养伤,任大小姐设下的计谋得逞了,不管令狐冲那时有没有喜欢上自己,但是“圣姑情郎”的身份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的。而那是岳灵珊小师妹还是令狐冲心目中的“神仙姐姐”,任大小姐居然不吃醋、不使性子,她采用的宽容的态度,是很多女孩子都不具备,更别说做不做的到了。至于“事业”,任大小姐对下属恩威并存,是自己的威望不降反而升了的的原因,刚开始正派人士是把她说成妖女,可后来竟然对她亲切有加。如此精确的步步计算,实在是令在下佩服及深感敬意。
我认为任大小姐最不寻常的地方,却是她的风度和真正的尊重令狐冲的人格感情。
她对令狐冲作的决定,无论是同意不同意,一律尊重,而且不是口头上说尊重,是用行动来支持的;令狐冲与岳灵珊比武重创,任大下姐只是以最快的手法去救他性命;岳灵珊被围攻,令狐冲伤重不能相救,任大小姐马上出手,并且为了顾全他的承诺,出手之前自报姓名,好让人人知道与五岳无关。岳赁珊脱困谢她,她答到:“不是我救的你,是你令狐师兄救的你”;岳灵珊自杀身亡,令狐冲急痛攻心而昏过去,任大小姐不但亲自殓葬岳灵珊,而且为岳灵珊堆了个最精致的墓碑。其实这些绝对不是出于任大小姐的大方,而是她敬重令狐冲,敬重他的情操,不以自己能否占有他的角度出发。大家说这样的女子现在到哪去找啊?是不是最为珍贵的呢?这样好的女子有谁不喜欢呢?就连一直深爱着小师妹的令狐冲也动了心啊,不是吗?
其实他们两的恋情,是建立在时间为基础的患难与共的房子里。因为自“婆婆”的出现,他们的恋情就已经开始了,只是当时他们谁也不是真正的懂得对方的心意罢了。是有那么一天发现对方都不能失去对方才明白我们已经开始喜欢对方了……
从岳灵珊与林平之之间的真爱上看:
令狐冲怒道:“你辱我师妹,须饶你不得。”长剑指在他咽喉之上,心念一动,走近一步,低声问道:“写在雪人上的,是些甚么字?”那汉子颤声道: “是……是……‘海枯……海枯……石烂,两……情……情不……不渝’。”
——《笑傲江湖》第二十八回。积雪
“海枯石烂,两情不渝……”
念着这句话,心中跌宕起伏,许多的感触慨叹,不知从何说起。
很浪漫,也很凄美。岳灵珊和林平之想得出这么美的浪漫的方法,他们是真爱,尽管最后的发展很惨烈,很心酸。如果没有岳不群的阴险让林平之防之惟恐不及,林岳两人最后会幸福,他们会“海枯石烂”,我相信。但是,世间有许多事,是不能够自己做决定的。岳灵珊选了林平之,就是选择了痛苦。但即使到了最后,林平之自宫成废人又瞎了眼,她仍然选择了去承受痛苦。到了那样一个地步还能做出这种选择,岳灵珊的痴情,坚强,让人心折。
可以说他们之间的爱确实是真的,是爱的最好境界,只是时代、社会不能成全他们的真的爱,所以注定是悲的真爱。
从驳“他人论”上说。某些人看了这部作品后认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令狐冲
作者:
dukang
时间:
2007-1-24 21:26
“我轻揽你入怀,却消不去心中感慨,如果她不曾落花逝去,也许我仍会苦苦等待。” “红尘了却,自此花下坐吹箫,却把相思,深埋于暮暮朝朝。”在令狐冲相拥着盈盈而笑时,他的心中定然会有一团阴影,他的心中定然会留个位置,那份感情,属于刻骨铭心的初恋,他曾深深付出的痴情。盈盈再美好,终不能取代小师妹的地位,广陵散的曲子合奏得再妙,终不能取代练习“冲灵剑法”的默契与相知。前方的路虽然平坦幸福,终及不上在华山平凡却快乐的岁月。对于一生从未得到的真爱,令狐冲更是心中介怀。如果不是因为感恩,令狐冲不会娶盈盈,他亏欠她的太多,终于以一生的自由来交换,也许你只看到了他表面的笑,却遗忘了他深埋于心底的悲哀。
看了这段话后,我首先得肯定这位仁兄在客观上说得确实合情合理,很有自己的看法。但是这位仁兄走进了误区——把爱跟感恩给混淆了。我承认这里面确实有很大一部分“感恩”,可你要知道这种感恩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你难道敢断说在这伟大的爱情中就没参合着点感恩吗?有时候这是由于有了这么点感恩,才造就了一段段才子佳人、金童玉女的爱情呢。我道觉得感恩缘于之间彼此的爱慕,爱包含了世间伟大的节操感恩。
那我现在就来分析下好了。就说令狐冲吧,是的他一直都喜欢着他的小师妹,可当他心爱的小师妹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另外一半的时候,他明白能给小师妹幸福的是小林子而不是自己,因为自己的性格是喜欢过那种无忧无虑的闲云野鹤般的自在生活,而不适合过,与其说是不适合还不如说是很讨厌过那种安家立业般的生活的人。可他喜欢的小师妹要的就是他所讨厌的生活,所以说他们不能过走在一起是有性格上的必然性的。相反我们的任大小姐可就和令狐冲有着非常近似的性格了,他的小师妹能容忍他整天喝得烂醉如泥吗?能容忍他的胸中没大志吗?能容忍他的漂浮不定吗?能容忍他的游山玩水吗?不能。从他的小师妹婚后为林平之做的安排、打算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是定要辅助她所喜欢的人成就事业的,而令狐冲并非是她的得意人选啊,我们的任大小姐可就不一样了,不管令狐冲会怎么样,她都会一如既往的在他身边陪伴左右。自然而然能在历经坎坷、磨难后走在一起。与其说是客观原因还不如说是其性格决定的,更加恰当。
作者:
dukang
时间:
2007-1-24 21:27
有好多人认为《笑傲江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悲剧。无论正邪,无论“一统江湖”还是“笑傲江湖”都无一不是以悲剧结局。——这部小说是政治、尤其是中国政治的大悲剧的一个深刻的寓言。它的深刻之处,便在于对这一种政治体制的悲剧与人性中权势欲望的悲剧的双重揭示。在这种体制中,人性受到极度的扭曲,人性中卑污之处受到极度的膨胀,从而使得“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可我要说的是,这些政治体制上的寓言我不管,我也管不了,我更是不懂。但我要说的是就情爱世界的爱情来说,无疑是个大团圆的结局。因为很符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基本要求。也许有人会说也许小说的结局是个错误“一个不愿意在人前失去尊严的女子会和一个心中,只有小师妹的令狐冲因为感激而勉强和她在一起的人在起起吗?”这有些不符合逻辑是不是。我要但告诉你的是“爱情可以改变很多的事情,包括一个人的性格以及这个人的一切。但前提是这个人值不值得自己去改变,就算是让出自己的性命,也是再所不惜的,他或她都是义不容辞毫无怨言的。”你说是吗?所以我的愚见是:这部小说在情爱方面是个大团圆的结局。
在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里,男性对爱应比女子更为主动,“爱”变成了男子单当面的事,女子变成了爱的俘虏,毫无自主。这也就是金庸先生在这部书中最大的特点:大破了“男尊女卑”以男人为中心的思想,从男人的主动变成了女性的主动,任大小姐不就是吗?没有传统观念“男尊女卑”的伦理思想,这些灿烂鲜活的爱情是一种激发人奋进的力量,在这些爱情中得到了自我确立和自我肯定,所以我的思想在读他的小说中已经开始漫漫的得到升华了。在现在这以“物”为主的社会里,我们就是缺少了这种爱情哦,真想为种爱情做做宣传做做思想上的传播。
我个人是非常喜欢我的任大小姐的,可我又找不到更好的辞藻来形容就随意写了首小诗送给盈盈姑娘。
你梳好发髻,开始了江湖
在洛阳,一片小小的竹巷
遇见了一个陌生的男子
当他舞动长剑,或者倾述一生的心事
你收藏好月光下的剑影
他心底的力量从四面八方向你迫近
你沾满鲜血的手,此刻更愿意抚弄琴弦
或者被人牵住,以便抖落满腔的心事
一切已渐渐地展开
少女的心声,一夜之间绽放于天下
那些浅薄的江湖草莽,被你流放天涯
你把自己流放到一个人的心间
当他仍然挂念着小师妹
这是多年前心事的延续,小师妹爱别人
你只是静默,温柔在羞涩里早已彻底浮现
你只是爱他,爱他的一切
也爱他的痴情,爱得那么纯净,那么深刻
后来,小师妹死在福建山歌的哼唱里
作者:
dukang
时间:
2007-1-24 21:27
幸福对她而言已是满天的泡沫
你们俩穿过华山,穿过刀光剑影
喧嚣而丑恶的江湖在身后渐行渐远
你把他的手紧紧牵在了手心
若干年后的江湖,隐匿在一曲琴箫之后
当你的夫君突然感到寂寞
梅枝下举起了酒杯
这时,远方的朋友不约而同斟满了酒
你从月光下走过,有一张白净的
十:开头是错,结尾是错式
一个女子,无论怎么精明能干,雄才大略,甚至号令千军万马冲锋陷阵而指挥若定,对于自己情感上的纠结,也是剪不段,理还乱的脆弱不堪。翠羽黄衫霍青桐就是这样。
谁看了《书剑恩仇录》就会明白的。特别是看到霍青桐指挥的“黑水河一役”,回军大败清军,都会大称痛快!但霍青桐在情场上并不得意,也不知道该不该把她划到悲情人物里。兆惠的十万大军,她尚能沉着应对。但是看到自己的意中人在她眼前跟她的妹妹亲热,而父兄偏爱小妹,对自己怀疑,她却只有气苦、吐血、病倒、投奔师父师娘求呵护的分儿。
霍青桐值得敬佩,惹人同情,很多的读者都为她感到不值,但是我一直不明白霍青桐为什么会喜欢陈家洛。他除了是主角外,有什么的?他的谋略不如她、眼光不如她、精明不如她、胸怀也不如她。霍青桐没有因为妹妹是自己的情敌而不派兵去救人,没有利用敌军是以妹妹为诱饵,诱回部人掉入陷阱这个堂皇的借口,但陈家洛不过是看见霍青桐跟女扮男装的李沅芷态度亲密罢了,就断然拒绝了霍青桐兄妹要帮红花会营救文泰来的好意。陈家洛也算有自知之明,他反省自己对霍青桐,对香香公主的恋情,终于想到:“难道我心底深处,是不喜欢她太能干吗?”陈家洛,你的胸襟也太狭小了吧。
书中有这么一段:
……李沅芷……说罢拜了一拜,上马就走,驰到霍青桐身边,俯身搂着她的肩膀,在她耳边低语了几句。霍青桐“哦”的一声笑。李沅芷马山峰一鞭,向西奔去。
这一切陈家洛都看在眼里,见霍青桐和美貌少年如此亲热,心中一股说不出的滋味,不由的呆呆的出了神。
作者:
dukang
时间:
2007-1-24 21:27
仅仅就之一个简单的画面,便影响到了陈家洛与霍青桐的一生。原因很简单只不过是陈家洛误认为女扮男装的李沅芷真的是美貌少年,而霍青桐已明白了他的误会,并叫他去问陆菲青。然而他却一直没勇气去问。这里至少说明了陈家洛的懦弱、胆怯还有那么些害怕,更多的是无止尽的误会,误会二字可以说是罪魁祸首,更说明了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一:误会本身说明他“眼不明”;二:误会本身说明他的胸襟的狭小;三:说明了陈家洛本身的自卑而且碍于虚荣始终不去问;四:更说明了陈家洛自己本人对这段恋情的不信任、不相信自己恋人对自己的感情,假如我是霍青桐我就安然的离开,因为这样的不信任的爱情不值得自己这么的付出。五:陈家洛他不该在这疑惑重重的时候又接受可霍青桐的定情信物;六:他更本就不明白霍青桐是怎么想的。假若仅仅只是因为小小的“误会”,那在以后的时日里可以漫漫的纠正。然而在第十三、十四回中他却偏偏爱上了霍青桐的妹妹咯丝丽!这使得原本就复杂的事情变得更加复杂了。看起来好象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一:陈家洛一直以为霍青桐已经有了意中人了,可他熟不知他认为的所谓的意中人就是他自己本人啊。二:喀丝丽美丽动人世上绝无仅有;三:喀丝丽主动“偎情郎”表面上看上去就这么回是,可这正是陈家洛最大的弱点——在感情上的懦弱。倘若不是喀丝丽主动“偎情郎”,只怕陈家洛永远不会也不敢去表达和选择自己心目中的爱意一爱人。
就算是爱上了喀丝丽,倒也罢。偏偏没想到的是,喀丝丽是霍青桐的妹妹。更可悲的是,他最后居然将爱人喀丝丽,作为乾隆皇帝答应他“反清复明”的“条件”而送给乾隆皇帝!进而,在牺牲和毁灭了霍青桐一生幸福之后,更干脆地毁灭了喀丝丽的美好纯洁的生命!
喀丝丽死了,强撑着与无尘比完了剑的陈家洛口吐鲜血,面如死灰。他的心里,终究是爱着喀丝丽的。怎么可以不爱?是那样纯到极处,美到极处,洁到极处的喀丝丽,是那样痴情到让人叹惜的香香!
可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既然爱她,又怎么可以让这样一个美丽天真纯洁无瑕的少女来承担所谓的家国江山,何况,汉家的天下,与她何干?
作者:
dukang
时间:
2007-1-24 21:28
最最不应该的是,陈家洛啊,你怎么可以利用和背叛喀丝丽的爱情?看他冠冕堂皇说明喀丝丽公主为爱牺牲自己陪伴乾隆处,令人齿冷到极点。那一刻,喀丝丽“慢慢走到远处一块大石上,向西伏下,虔诚祷告,祈求真神阿拉指点她应当怎样做,淡淡的日光照射在她白衣之上,一个美丽无伦的背影中流露着无限的凄苦,无限的温柔。她慢慢转过身来,说道:“你要我做甚么,我总是依你。”于是陈家洛亲手把喀丝丽送入了火坑,因此害死了她
似乎,这段故事没有什么破绽,一切仿佛都是命运的捉弄。如过不是李沅芷女扮男装一起误会该有多好;如果陈家洛没有遇见喀丝丽该有多好;如过喀丝丽不是的妹妹该有多好啊;如果……
然而,往深处想,我们会发现在这一切表面现象的背后,隐藏着的是陈家洛心理的秘密,他的胆怯、脆弱、懦弱而又虚伪掩饰的灵魂。他的“破绽”仍有不少,一是在这场情爱曲折的变迁之中,霍青桐始终是以一个主动者的姿态出现的,相反,陈家洛则完全是个被动者——他不敢表达自己的爱情,说到底正式内心胆怯所致;二是陈家洛不敢去表达自己的爱情,更不敢去追求,漫说李沅芷是个女的,要是李沅芷真是个男的、是个情敌,那又怎么样呢?他应该明白霍青桐对自己的爱意不是这么容易就被摧毁的,只不过是他自己不敢真真正正的去面对一直在逃避,同时,陈家洛为什么不去将自己心中的疑团问个明白呢?这应该是由他的性格来决定的吧。他宁愿把嫉恨交迸的心理深深的掩饰的若无其事。不敢表达,更不敢追求,甚至不敢打听一下。真不知道这些人怎么这样的顾及自己那虚伪的表面,难道只有英雄就要面子,别的人就不要吗?去大大方方的追求自己喜欢的人难道就真的这么的丢脸吗?我看不至于吧?反正我是不明白?不懂?
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陈家洛不愿意,也不敢正视自己,不愿意也不敢直面内心深处的卑怯与脆弱;他只愿生活在的丈夫、大英雄的幻影之中……
这不也正是无数卑层的男人的共同心事。古往今来,有多少男人要娶“柔弱之妻”,不就是为了烘托自己的大丈夫之气吗?难道这样做真的有必要吗?这要的男尊女卑大家还想持续到什么时候啊,要知道现在可不是在以前了啊,那些大男子注意、大丈夫意识的男人们快快改过来吧,也许你会比以前更加可爱哦。
唉……
痴心红颜拱手送,自此年年祭香冢
作者:
dukang
时间:
2007-1-24 21:28
“爱上我是你一生的错,我亲手将你推入了死亡的漩涡。只像一阵淡淡的风影飘过,像我这样的男人,究竟能承诺你什么?”陈家洛是个可怜的男人,尽管金庸给了他俊美的外貌,显贵的出身,文武双全的才能,他仍旧摆脱不了内心的空虚与懦弱。爱情上的拖泥带水与忧柔寡断造成了他与霍青桐的擦肩而过,虽然遗憾,但毕竟香香公主出现了,填补了他完全空白的感情生活。
唯唯诺诺的他爱不敢爱,恨不敢恨,打落牙齿往肚里吞,竟为了所谓的民族大义,将心上人拱手相让。做男人做成这样,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香香公主的死残酷的打碎了他的美梦,复国大计岂是他这种无能之人所能够图谋的?陈家洛只能怀着一腔内疚与悔恨隐退于江湖,无可奈何地看着自已爱情和事业双双失败。
本部小说虽然是金庸的第一部小说,没有后面的那么引人注目,但这部小说确实是金庸先生的奠基之作有着很深渊的内涵。
书的结尾是陈家洛为喀丝丽作的一首短歌似的铭文,曰:
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 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香魂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化为蝴蝶,是耶非耶?
陈家洛的爱情苦涩是他自己造成的,愿不的他人,只有在喀丝丽坟前哭泣的命。
用八个字来结束,算是暂是告了一段落了,而且是这部小说最完美的结局了“开头是错,结尾是错”。
作者:
dukang
时间:
2007-1-24 21:29
十一:单相思式
中篇小说《白马啸西风》反映的是一个汉族女子李文秀,在新疆哈萨克部族与几个青年的感情故事。字数不长的这样一小说,里边记述了多组复杂的恋情。我们大家可以看到里面拥有一系列的单相思式的恋情。其中最让大家注意的是汉族女子李文秀的恋情,李文秀爱的人不爱李文秀,有人爱李文秀,李文秀不知道,或者不爱他。
当你喜欢的人不喜欢你怎么办?还能怎么办?阿秀怎么办?她能怎么办?她只是默默为苏普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不和阿曼去争苏普。这种女子,世间少有啊!她不会向别的女子一样,疯狂的要死要活、疯狂的拆散别人、疯狂的要和大家同归于尽。她选择了自己认为最完美的方法,也得到了大家的怜悯和赞同。
小说最后有这么一句话点醒大家:
“如果你深深爱着的人,却深深的爱上了别人,有什么法子?”
我认为这将是人类永恒的悲哀,无论你有多么先进的科学技术都是无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你有钱、你有权、你可以去杀人,但是人家就是不喜欢你,你有什么办法?你应该是什么办法都没有的,任何人遇到这个都是一种悲哀,这是一切文化都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用它来思考爱情,但更可以用它来思考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故事。试问金庸先生又是怎么写出来的呢?
从事情的主干上说。这部小说的主干并不是在于武人的故事,而在于主人公李文秀的儿女情怀身上。所以大家在评论这部小说的时候都会认为是“与在其武而在于其情”。李文秀随着父母(即白马李三与金银小剑三娘子)被吕梁杰等六十多人追杀,自甘凉道直至新疆,白马李三及金银小剑上官虹先后死去,留下了李文秀孤身一人漂泊于回疆哈萨克草原之中,被一孤居在这里的汉族人收养了起来,从此漫漫地习惯了回疆的生活,也喜爱上了哈萨克牧人的简陋却欢乐的生活。尤其与哈萨克第一勇士苏鲁克之子苏普年龄相当,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而暗生情愫,自此李文秀在一片情网之中嬉戏挣扎、欢乐煎熬。这样的生事,就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更本就没受什么汉族文化的熏陶,所以思想很似开放,对于一个青豆处开的女孩来说当然容易爱上人,在说又没得到过父母的关爱,所以容易爱上一个人,还是爱的死心塌地的,这也是必然的。所以说是环境造就了李文秀的悲剧。
作者:
dukang
时间:
2007-1-24 21:29
从情节发展的线索上说。
书中有一句话最能体现李文秀终究是悲剧的结局:李文秀轻轻的道:“师父,你得不到心爱的人,就将她杀死。我得不到心爱的人,却不忍心让他给人杀了。”
为此,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动力,亦即使李文秀不惜一切地冲进迷宫的动力就是一个“情”字。(真想不到一“情”字,不过是几划构成的罢了,却能有这么大的能量,真是不明白这是什么逻辑,难道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为了自己心爱的去做任何事都可以吗?甚至是豁出自己宝贵的生命都可以吗?真不懂?我想我这一辈子是不会这么做的。)而李文秀与瓦耳立齐对待得不到的情人的态度及其人品高下真是很分明矣。有趣的是,马家骏是为了李文秀而来;李文秀是为了苏普而来;苏普则是为了阿曼而来——阿曼被瓦耳立齐抓进了迷宫。而瓦耳立齐之所以抓阿曼,就是因为阿曼的妈妈雅丽仙当年正是瓦耳立齐的心上人!——迷宫是物质的迷宫,却决非人类情感的迷宫。说来说去无非就是一个“情”。(真是不明白,这么做真的值得吗?我倒觉得若是真的喜欢一人,而对方不喜欢你,你何不坦然的离去呢?最起码这样你能成全有情,要知道“既然不能给她或他幸福何不安然的离去,纵然浪迹天涯也会祝福她或他的是吗?这样不是很好吗?
有为“情”杀人的,为“情”拼命的,为“情”而送命的,小说中,却有为“情”而救命的——只是被救者并不知道。这也许就是金庸先生在构思的时候就想好的,要这么写吧。
“有情皆孽”原本是佛家的禅语。所谓“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正是佛经所云。或者金庸先生是个信佛之人吧,在他的书中,差不多正是“无人无忧,有请皆孽”。本小说也尽如此。
李文秀与苏普是青梅竹马暗生情愫。以至于苏普见恶狼扑小向文秀之际不惜舍身杀狼并且将狼皮送给了文秀——按照哈萨克部族的规矩,一男子将自己第一件重要猎物送给一个女孩子,便意味着“定情”——然而不幸的是,苏普的妈妈与哥哥都是被汉人强盗陈达海等所杀,以至于英勇而又鲁莽的苏普克对所有的汉人都恨上了,认为“汉人无好人”。当然他得知儿子为好人女子杀狼并且将狼皮送给了汉人姑娘时,不禁将苏普毒打了一顿。这时的文秀年龄还小,有关儿女情事也似乎无师自通或是半通半不通,同时也隐隐约约地意识到自己的情事陷入了一种难以解脱的绝境之中。这是一种两难的境地。其结果,是文秀将狼皮偷偷地放在了哈萨克最美丽的女孩子阿曼的门口一一说起来,苏普与阿曼的相爱正是深爱苏普的文秀一手促成——从而救了苏普的性命,但却葬送了自己的恋情。这真是令人伤感的一幕。不仅仅如此,当苏普来找她询问此事的时候,她竟然说“从此不要见你了”并且躲在门板之后掩面哭泣。也许我们大家可以说文秀尚且不懂得真正的爱情,也许,这便是真正的无私与唇情的爱情:甘愿为自己的爱人牺牲一切。从而,苏普再也没有叫到文秀了而是自然的爱上了阿曼。
作者:
dukang
时间:
2007-1-24 21:29
其实这段恋情悲剧情节的发生早就是注定了的。一:客观原因是出于苏鲁克对“汉人”的根深蒂固的偏见;二:是苏普对李文秀的感情并非象文秀对苏普的感情那样向着爱请方面发展,而是停滞在“两小无猜”的阶段。苏普真正的爱情乃是对美丽的阿曼的忠贞的陪伴。苏普心中的文秀,固然是永远值得纪念与记忆的儿时玩伴,但却非至死不变的男女恋情。这是人永远无法派遣的伤感与悲哀啊!
这从头到尾到底是为什么啊?难道这就是最好的结局吗?这结局就应该不如我们大家所愿吗?更不能依文中主人公文秀所希望的那样吗?不懂啊?悲哀啊……
与众不同的《白马啸西风》,恨死苏普和阿曼了!!!好可爱的阿秀被他们毁掉了,绝对有做尼姑的倾向。唉,那句话真的太经典了:“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只是我偏偏不喜欢。”多煽情啊!(拜托琼瑶阿姨好好学学,少说一点肉麻话了)有多少人当作至理名言啊!
历史与人生常常如此不遂人意,甚而“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之奈何?
白马带著她一步步的回到中原。白马已经老了,只能慢慢的走,但终是能回到中原的。江南有杨柳、桃花,有燕子、金鱼……汉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傥潇洒的少年……但这个美丽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国人那样固执:「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白马啸西风》结尾
一个没有结局的爱情故事,看完之后,只有一种感觉,惆怅。金庸小说里所有的结尾,我独独喜欢这个。淡淡的哀愁,带着女主角那一点点的执拗与倔强。世界上,很多的事情,不是你付出多少,就可以收回多少,感情尤其如此。爱的悲剧由此而发生,你爱他而他不爱你,这是一件多么尴尬的事情。阿紫对萧峰,郭襄对杨过,令狐冲对岳灵珊,多少故事从这里开始,有结果的,没结果的,让人心痛。李文秀深爱苏普,但她知道苏普的爱不属于她,背地里,她流下多少眼泪,暗自吞下多少苦果。看着心上的人与另一个女孩情丝相缠,看着心上人把自己视为陌路,那是一种什么心情?她却始终不说。她帮助这对情侣,救助自己的“情敌”,最后,她选择了离开。离开,会有好姻缘等着她吗?“汉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傥潇洒的少年”,更何况以李文秀的聪明慧洁,未来并不是不可期盼的。可是,我们的女主角好痴,好执着。 “可是我偏不喜欢。”余味不尽,意味深长。
与众不同的《白马啸西风》,恨死苏普和阿曼了!好可爱的阿秀被他们毁掉了,绝对有做尼姑的倾向。唉,那句话真的太经典了:“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只是我偏偏不喜欢。”多煽情啊!(拜托琼瑶阿姨好好学学,少说一点肉麻话了)有多少人当作至理名言啊!
真是应该且看《白马啸西风》
作者:
dukang
时间:
2007-1-24 21:30
十二:悲情式
只要读过金庸小说的应该都会明白金庸小说是爱情世界里的“百科全书”,什么样的爱情你都能在金庸的小说里找到,不是去找那个武侠人物的爱情,是找我们自己所知道的爱情。在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爱情,可以说金庸小说中就有什么样的爱情,它是穿越时间,穿越空间的。最让人有那种心如刀割、揪心的爱情莫过于金庸笔下的悲情——爱恨交织,情怨纠缠。
首当其冲的应该就是《射雕》里的穆念慈吧。
我一直觉得穆念慈的故事写得很好。可惜的是新版的《射雕》却把她改得面目全非了,真是一种悲哀。
好女子爱上坏男人的故事总是悲情的、令人惋惜的,但是扬康并不是个大奸大恶的坏透的男人,而且还有那么多的风流倜傥,懂得说话,这正是他最吸引人的地方,穆念慈不过是个有血有肉的凡人,意外地与这样一个男子作亲密接触,要她不感到动心,是不近人情的。她由动心而生爱,由爱心生企望,事事往好处想,处处为他辩解,亦是人之常情。
她自小就没有了父母,随着义父闯江湖,而且没什么特别的学识,但是她心地善良、仁慈、为人正直、很有自己的尊严。她爱杨康,也从来不对杨康隐瞒自己的心愿。她为了他千里奔驰,东奔西跑,却暗中知道他因为贪恋荣华,宁愿认完颜洪烈作父。怎么样杀死欧阳克、为得到信任却背躬区漆的认欧阳锋做师父,他又怎么样与铁掌帮勾结的,她一一看在眼里,他的品行到底怎么样,她怎能还看不得一清二楚呢?她始终不怨他,因为她爱他。真不明白,喜欢一个真的什么都可以包容吗?什么都可以当没发生过吗?这样做就真的算是真正的喜欢吗?我看不竟然吧,最起码双方都不真实了,都在用虚假的一面面对对方,真想告诉他们,不可以这样啊,这简直就是把自己卖给了爱情成为了爱情的奴隶啊。
就因为他们的虚假、不真实、连建立爱情最起码的诚实、尊重都丢了,当然他们的结局注定是悲剧收场,不过还好已经是最好的了。杨康在铁枪庙掌击黄蓉的时候,却身中剧毒,无人能救,在他最痛苦的时候,穆念慈出现了,把他抱住,把月光照在自己的身上,问他是否认得自己,杨康说认得,她说,这样活着犹如行尸走肉、太苦了,于是刺死了他,让他免手毒发的煎熬,接着自杀,以得到她渴望的解脱。他们两的爱情真是爱欲纠缠,酸甜苦辣,令人难忘。真不明白这样做真的值得吗?也许我没有过不能真正的明白吧。
接下来这个悲剧女性,也应该是我们大家很熟悉的——峨嵋派弟子纪晓芙。
她是个令人敬佩的女子,因为她宁愿不要生命、牺牲名节,也不肯做违背良心的事。她是峨嵋派灭绝师太的弟子,早由父亲配与武当六侠殷离亭为妻,但未过门就遭到明教光明左使杨逍的强奸,因奸成孕,后来秘密生下女儿。不过,她虽然是为杨逍所逼失身,但同时又倾心于他的风度,内心之中对这段孽缘全无悔意,只是深感有负于我们的殷六侠,十分难过。
她是被杨逍逼迫的,本应就不该追究自己有没有后悔,即使想到自己并不后悔,也大可对自己否认,把责任推到杨逍身上,不必面对自己的良心,世人多对自己不诚实,但她却一直对自己诚实,这也是她最与众不同的地方。
对自己诚实,也不必向别人承认,反正这些事情根本就无法证实,但她对自己诚实,对别人也不肯说谎,即使在威胁之下也不肯,这既是她做大的优点,也是造就她悲剧命运的更本原因。
作者:
dukang
时间:
2007-1-24 21:30
她和师姐丁敏君追击彭和尚,要在他身上问出明教人的下落,残酷的师姐要施酷刑,她不忍,丁敏君就以公开她有私生女这个秘密要挟她,要她合作,她却始终不肯。本来,一方面这和尚与她非亲非故。第二:当时女子的清白名声要重于生命,丁敏君当众揭露,她以后便难以做人,但是她宁愿声名尽毁,也不肯加害那和尚,终于被逼自我放逐,不敢重返师门。后来,灭绝去寻找她,听害她的是杨逍之后,愿意对她既往不咎,不但让她重返师门,还让她继承自己作掌门人,条件是要她杀死杨逍。但她不以这些利益所动,灭绝进而逼迫,她却宁愿被师父打死,也不肯加害杨逍,本来,她可以假意答应,与杨逍回合之后远走高飞,但她始终不肯对师父说慌,结果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她的坚持原则,对人对己真诚正直不屈,与后来周芷若的屈服成为强烈的对比,同时,为这个发展留下了伏笔。然而产生的效果不是使人因见她的死而同情周芷若的屈服。反而使人因她甘愿牺牲而对周芷若的懦弱敢到失望。
只因在正教人眼中被视为邪魔,杨逍与纪晓芙只能是一个遭师父杀死,一个在绝峰上独自凭悼思念。
看了后,有时真想将这结局给改了,因为这结局太不能使人满意了,也许这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吧,不明白?为什么我们越是可以的去找我们想要的答案,就越是找不到,不仅找不到,反而越是让我们伤心,这是为什么呢?
唉……呜呼
凝眸处,又添一处新愁
“你的抗拒你的泪,像利箭般将我摧毁,你从不曾亲口对我说,这段情你竟无悔。”当杨逍听道自已的女儿叫做不悔时,相信他的心中一定无比激动。多年的漂泊,终于因为晓芙的出现而停止了脚步,他终于为自已找到了归宿。但是,这段爱情来得是如此之晚,更是如此之短。可以爱他,却不得不离开他,离去的那日,晓芙想必是含泪而走的。可以不再见他,却不能承诺去杀他,死去那天,晓芙是心甘情愿的。牵绊于两个人左右的纠缠是如此之多,杨逍终于以悲剧收场,再不曾看到心中的她的模样。晓芙走了,将悲哀留给了杨逍独自去品尝,纵使有不悔的照顾和依赖,杨逍的后半生只能是回忆和痛苦。
作者:
dukang
时间:
2007-1-24 21:30
难道真正的爱情就得付出牺牲吗?付出了牺牲的爱情就是无坚不摧的真爱吗?我一直都疑惑着?为什么大家为了爱情可以什么都不要了?永远把爱情排在第一位,这是为什么呢?不明白?难道在这世界上除了爱情就没什么事可以做了吗?我看不至于吧?最起码你还有事业、亲情、友谊一切的情都在等着你用心去描绘,但为什么要把心全部用在“爱”上呢?有这必要吗?这样不正成为了爱情的奴才吗?这样做值得吗?我真是弄不懂?大家都这么的在乎爱情?在中外有那么多的歌曲、电影都是为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而做的?难道这都是写给人看的、听的吗?这些是否都是用真真正正的、实实在在的爱情故事编织而成的呢?我想那到不尽都是吧?那么多的歌曲写得是那么的伤感,听了人真想哭这是为什么?难道真的只有经历过爱情的人才能听懂吗?看懂吗?不是吧!最起码我没经历过我也能看得懂、听得如痴如醉,这是什么原因呢?也许是我没经历过就不会明白经历过人的感受吧。我也觉得自己在写这的角度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的,根本没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过。
就想小说中的人物一样,悲剧永远多于戏剧,一个个仿佛真实的悲情故事都在自己的面前发生,可你却还是不会懂得为什么偏偏能在一起的却没在一起,不该在一起的却偏偏在一起,这算什么啊?这就真是用鲁迅所说的那样吗?——“将人生中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吗?也许吧。不是的话,那为什么莎士比亚的悲剧是那么的送人欢迎,那么的被世人所接受啊!……无语……也许真的是我自己的原因吧。是这样的话,我还真要好好学习一番,也许我的观点就会变了。
我也不否定爱情也是人们所需要的,还是永恒的,更是敢天动地的。就像小说中杨过与小龙女、郭靖与黄蓉、段誉与王雨嫣……等等!他们的爱情都是那么的轰轰烈烈、那么的幸福美满、能相爱到白头,是的他们的爱情是真爱,是所有人都羡慕、向往的爱情。
可是拿现在这个现实社会中,市场经济唤醒了人们压抑以久的物质欲望,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金钱饥渴感。金钱作为财富、价值的象征,在人们经济社会交往中的地位、作用不断强化。在现在这个现实社会中、在现在这个被金钱烧灼得热烘烘的社会里,一张张金钱编织成的网络,笼罩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它逐步取代了人们的生命之网。人,不再为生命而活,而是为金钱而活。"在商品大潮的强有力的冲击下,金钱拜物教观念已渗透到中国社会的个阶层的意识深处,以至教养、文化水准很不相同的社会各阶层,在追求金钱的过程中,其行为之不道德在本质上竟没有多大的差别。"金钱至上和商品拜物彻底打破了千百年来人们建立起来的道德体系。作为个体,他是渺小的、孤独、不安全的。要想克服这些消极的感受,他必须具备如下几个要素:财产、权利、名望。金钱已成为与他人之间交流的媒介,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
作者:
dukang
时间:
2007-1-24 21:31
在这个物欲横流、拜金主义盛行的时代,社会的异化使人性变形和扭曲,人疏远了自我,压抑着自己的欲望。现代人往往有一种“成功神经症”,在“忙于追求金钱、权利、荣誉,自以为在追求幸福,一旦真的得到这些东西,又感到茫然和空虚。”情感的缺失与压抑在金庸小说中得到很好的释放,这是在忘乎所以的叙事游戏中,观众从实在的限制中摆脱出来,通过与文本的认同,投射着他们的勇气、智慧,实现着他们的光荣与梦想,同时也在文本中那些情与爱、生与死、沉与浮之中释放着他们被抑制的潜意识,满足着在现实环境中屡受挫折弗洛伊德所谓的‘快乐原则’情感的再现及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正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感受到的。金庸小说中的人物的真性情,超脱了物欲时代的束缚与压抑,使人们在“幻化”的自我中找到了自己,在心理一起共鸣。而且在金庸小说中的情爱世界里,描写了一个个柏拉图式的爱情,这些虚构的、传奇的爱情,将人们的希望和热情、光荣和梦想编织进去了这个人造的、幻化的世界之中,从而达到了精神上、生理上的愉悦和满足。这些超现实的爱情,敞开了大众潜藏的乌托邦冲动。
确实,正因为人们的虚脱,人们才想着爱情能成为自己的寄托,成为自己暖暖的避风港,可是谁也没有把它当做一个世间最为神圣的、永恒的主题,所以真正意义上柏拉图式的爱情是非常非常少的,有事几乎可以说找不到的绝版的爱情模式。
我几乎算是懂了,但是依然不明白为什么只有悲剧式的爱情才那么的让人回味呢?难道就不能有像《西厢记》、《牡丹亭》样大团圆的爱情故事不好吗?不一样的受人们的喜欢吗?
我认为可能没有一个人能真正的说明白到底什么是爱情吧!因为这“东西”是只能悟不能读、不能看的要用心去悟它,都只能说自己有过爱情,经历过爱,但到底什么是爱恐怕没人能答上来吧。爱情这东西是没有国界的、不分领域的,可谁都不能说明白爱情是什么,只能说爱情像什么。像茶、像酒,茶清新解渴、酒芳香醉人。这也就是自有人有历史以来人们对爱情的一种高度浓缩吧。
作者:
dukang
时间:
2007-1-24 21:31
十三:乱世情仇乱世哀式
《碧血剑》是金庸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曾进行了两次重大的修改。金庸先生在这本书的《后记》中说“修订的心力,在这部书上付出的最多”
月明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做相思泪——袁承志
“你以为我是你的归宿,我只是不忍心看到你的无助,望着她决然地弃了红尘,何处才是她的归属?”阿九走了,失去了一条手臂,更把她的余生交给了佛门。袁承志也走了,身畔陪伴着青青。杀父之仇,对于他来说,已经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他不能因为一已私利而置百姓不顾。这一点上他清楚的知道与其再立一个庸禄的汉人皇帝,莫不如在心中承认满人统治下的繁荣太平。政治上,他选择了隐退,在爱情上,他选择了逃避,选择了不敢面对。因为责任感和所谓的道义,他和青青走在了一起,其实内心深处,打动他心弦的只有阿九。清丽绝俗,身世高贵,不过是外在的理由,和阿九在一起,是身心上的真正解放,是在无数杀戳之后的让心灵洁净的乐土,她无言的黯契更胜过了青青的千言万语。为了做英雄,他失去了这份真爱,表面上看来,他是快乐的。其实心中的遗憾,他心最知。等待他的未来道路,没有幸福,只有悲哀。
从主观角度出发我很同情这位袁大侠,因为到最后他终究没能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只能眼铮铮的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落发做了“九难尼姑”。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只是因为国仇家恨吗?难道只是因为有缘无份吗?怪哉……怪哉……
如小说中写袁承志与何铁手对饮时有一段:
袁承志和她对饮了一杯,烛光下见她星眼流波,桃腮欲晕,暗忖:“所识女子之中,论相貌之美,自以阿九为第一。小慧诚恳真挚。宛儿豪迈精细。青弟虽爱使小性儿,但对我一片真情。那知还有何铁手这般艳若桃李、毒如蛇蝎的人物,真是天下之大,奇人意士,所在都有。
上段提及的几位女子形象都相当鲜明生动,呼之欲出,读起来兴意盎然。其中对夏青青与阿九二人的形象刻画得尤其精细深刻入木三分。如写青青“爱使小性儿”,在《易寒强敌胆,难解女儿心》(第八回)的开头便写得淋漓尽致:
青青哼了一声,道:“干什么不追上去在挥手?” 袁承志一怔,不知她这话是什么意思。青青怒道:“这般恋恋不舍,又怎么不跟她一起去?” 袁承志这才明白她原来生的是这个气,说道:“我小时候遇到危难,承蒙她妈妈相救我们从小在一起玩的。”
青青更加生气了,拿了快石头,在石阶上乱砸,只打得火星直进,冷冷的道:“那就叫做青梅竹马了。”又道:“你要破五行阵,干么不用旁的兵刃,定要用她头上上的玉簪?难道我就没簪子吗?”说着拔下自己头上的玉簪,折成两段,摔在地上,踹了两脚。
袁承志觉得她在无理取闹,只好不做声。青青怒道:“你和这么有说有笑的,见了我就闷闷不乐。” 袁承志道:“我几时闷闷不乐了?”青青道:“人家的妈妈好,在你小时候救你疼你,我可是个没妈妈的人。”说到母亲有垂下泪来。
这就是青青。明显地,她已是全心全意地爱上了袁承志因而不免“由爱生妒”,从此以后,凡是袁承志碰到的女孩子都难免遭到青青如此般乃至不同情理、不顾死活的嫉恨与难堪。
另一位是崇祯的女儿阿九。她也是一位对袁承志情有独钟的女子,在书中出现不多,却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她不仅美丽绝伦,且贤淑聪敏、气度超群、雍容华贵却又纯朴天真。受尽说不出的的重重苦难——国家被毁、父母自杀,而又被父亲误斩一臂,唯一独爱的袁承志却又被他人所爱切爱着他人……——之后自行落发,出家为尼。这一形象可以说是次“乱世情仇乱世哀”中的至情、至丑且至哀者。
呜呼!阿九公主——九难!生于帝王之家本就不幸,遭逢乱世,更加悲哀,莫可名状,只得落发而为“九难尼姑”
作者:
dukang
时间:
2007-1-24 21:31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武侠小说中也不例外。没有了对爱情的描写,武侠小说只有一个干枯的架子。当然,只会写爱情的书,也没什么看头,就像那些幼稚的言情小说。只有在侠与义的衬托之下,爱情才变得更为美好与光辉。
爱情不是精神享受,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但生活中又不能没有理想化的幻想 。要做到现实和理想的平衡,古往今来难煞多少大手笔 。张爱玲是绝手,她的爱情太凄凉,让人读了不忍回味;琼瑶是高手,能引人入胜的是她不遗余力地渲染理想化爱情情结,作到了反传统,但不够尊重现实。只有金庸是无敌手,或喜或悲,或平或奇,或善或孽,既能在平淡之中突兀轰轰烈烈,也能在激情之中蕴涵冲淡平和,好像一切皆是信手拈来,充满着机缘巧合却又合情合理,引人入胜,令人喟叹不已.千人千面,可爱的人有令人厌烦的一面,险恶的人也有令人倾心的瞬间 。
如果我是一个无可挑剔的好男人,我一定要将郭襄“据为己有”——好男人不应错过与自己两情相悦的女子;如果我是没有瑕疵可指的女子,天下英雄我想我只爱乔峰——生同寝,死同穴,女人的生命应融于可以托付终生的男子;如果我是天下第一大恶人,那么值得我爱的就只有梅超风——就算是世上一切与我为敌,至少还有个女人像妻子一样爱我;如果我是一个心如蛇蝎的妇人,那我也只爱陈玄风——生不相弃,死不相忘,纵使我失去一切却好歹爱过一回……
其实这世上最令人难以割舍的不是生命,而是爱 。试问有谁活过一遭却不曾爱过?然而,爱是那么的沉重,任你是一如草芥的平凡世人抑或是身怀绝技的绝代高人,都守不住爱情的进攻 。爱情一旦来了,就是宣告你不再是个无懈可击的人 。
黄药师不用说了,一代宗师在女儿成人之后竟然找到了不再活下去的理由,几欲与死去多年的夫人一起魂归大海,做一对神仙伴侣;就算是郭靖那么一诺千金的人,三捉三放欧阳峰是何等的豪气冲天,可为了与蓉儿长相厮守,也可以不顾诺言弃华筝而去,可怜一代公主终生幸福没的成全;心底纯洁天地宽,无拘无羁寡欲求的老顽童周伯通,竟然也曾经沧海过 。看来爱还得归入原始本能之中,与生俱来,不可抗拒;……
谁又真的了解自己,谁又真的问过自己,需要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
在不知道自己爱谁之前,爱情看起来真的很美 。为什么很多人一生只爱一次,但却恋爱无数次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把爱情当儿戏的很可能到头来一无所有 。这世上最不幸的人莫过于自己想要的金子失去了,却又不懂得珍惜本是属于自己的财富,这样的人一如慕容公子,爱人不见了,理想终也灰飞烟灭,还好他死了,不然还真不知道他活着还能干什么 。可始终令我耿耿于怀的是——有的人真的得到属于他的爱了吗,他会真的幸福吗?
段誉苦心孤诣才得以表明此心可鉴,与王语嫣终成眷属,然而他真的得到王语嫣了吗,他能抹去慕容公子在王语嫣心中的影子吗,王语嫣选择段誉难道不是一种无奈的举措吗?
虚竹还找得到那份爱的激情吗,他爱的是冰窖之中唤起他情欲的梦姑,还是身居深宫院堂之上的西夏公主?或许,他们两个都在疑惑:此虚竹非彼虚竹,此梦姑非彼梦姑 。
作者:
dukang
时间:
2007-1-24 21:32
韦小宝令人羡慕的拥有八个老婆,他倒是深得“拿来主义”的半吊子精髓——“只占有,不挑选” 。虽然大家一致公认双儿最适合做老婆,但她嫁给韦小宝绝对是种不幸——韦小宝要的只是占有漂亮女人的成就感,至于爱,估计要等到失去双儿后他才会懂 。
的男人应当是段王爷,他爱的每个女人都爱他,他对每个他爱的女人也都是一样的爱,可最终他失去了所有的爱人,甚至连儿子都不是他亲生的——积点德吧,爱能成全一对人,却能毁灭一群人!
最想逆天下之大同观点的是——小龙女应永远守在古墓,而杨过即使不与郭襄结合,至少也应当孤身一人,远走他方 。离开古墓,离开小龙女,离开这个磨灭人激情的地方,离开小龙女这个虽可怜却心理变态的女子。不是她不值得爱了,而是实在没有人适合爱她的了 。我很奇怪,为什么岳灵珊可以用死来成全她自己和令狐冲,小龙女就不行了呢?杨过这一生最悲哀的是把一种情结当作爱,而小龙女就更不知爱为何物,比起赤练仙子李莫愁,他们这份爱来得没来由 。金庸大概也是个理想主义者吧,以十六年的等待为代价,最后安排这对业已麻木的“恋人”终成眷属。何必呢,其实他们根本没有爱!
…………
如果有机会让我爱三次的话,我想第一次我会爱郭襄,第二次仍是郭襄,第三次还是郭襄 。
第一次爱她就像段誉第一次见到王语嫣,不需要太多理由,直觉告诉我她是我这辈子要等的人,所要做的就是让她爱我像我一样爱她;第二次爱她就像令狐冲幡然醒悟,从心底明白原来自己爱的是任盈盈而不是小师妹 。患难见真情,管你是名门正派还是妖魔邪道,爱可以让人放弃一切而全然不顾,所要做的,只是解开心中对小师妹迷惘的情结,然后和盈盈一辈子相亲相爱,携子之手,笑傲江湖 。 第三次爱她就像陈玄风那样,至死不渝地爱着梅超风,就算她心如蛇蝎,红颜不再 。爱她是因为找不到不爱她的理由,爱她是因为这一辈子永远不会离开自己的就是她,爱她是因为就算我死了她还像活着一样爱我,爱她是因为我知道,没有比她更爱我的人了……
其实,说白了,爱就那一句话:“你不懊悔,我也不懊悔!”
作者:
dukang
时间:
2007-1-24 21:33
其实,说白了,爱就那一句话:“你不懊悔,我也不懊悔!”
作者:
barbara905
时间:
2007-1-24 22: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dukang
时间:
2007-1-24 22:22
骗骗骗...说的真难听。如果你仔细看一下我发的这些。你就不说我骗啦[em03]
作者:
蓉缘今生
时间:
2007-1-25 10:39
以前在新浪看过,但没想过转过来,汗自己一个[em39]
好文章,我是只把有关蓉儿的内容看了一遍。
作者:
与你同途
时间:
2007-1-25 16:43
我在新华书店看过的,分析的很不错的!
作者:
87997928
时间:
2007-2-2 06:49
令狐冲分析的好透彻,弄的我都不知道自己怎么了,
难道我也有问题??
欢迎光临 心爱蓉儿社区 (http://203649.dejk3u78.asia/home/)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