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论坛无法登陆....解决通知:会员注册注意事项(2024.4.2 更新)[公告] 论坛升级中,会员有不明之处看过来...
返回列表 发帖
好了歌
跛足道人的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士隐听了,便迎上来道:“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好” “了” “好” “了”的。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
士隐解道: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鬃又成霜?
昨日黄土垅头送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
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http://post.baidu.com/f?kw=%CE%CC%C3%C0%C1%E1 百度翁吧 有一份工作没有工资没有休息没有退休也不会下岗24小时上班而且它是我最热爱的工作你知道是什么吗?对,那就是爱“你” 905

TOP

论死
人的这一生,短短几十年,我们要经历许多风风雨雨,喜喜悲悲,有过欢
乐,有过痛苦,有过喜悦,有过悲伤;我们爱过别人,也被别人爱过;怨
恨过某些人,也被某些人所怨恨。不管你生前多么的光彩照人,多么的位
高权重,还是一贫如洗,默默偷生,最后终归落的一把黄土一把泪。死—
—这个永恒的规律,谁也无法改变,死,就是一个生命的完结。
人,不管你活三十年也好,一百年也罢,死后就会化成泥土,什么也不会
留下,就像闪耀的流星划过天际,最终消失的无影无踪。
花开了,然后凋落,人生了,然后死亡!我们不禁要问:“花既然开了,
为什么还要凋落,人出生了,为什么还要死亡。”这或许就是我们无法超
越的思想边界,当看到死亡在自己的身边降落,一个又一个熟悉的生命被
夺取,我真的好无奈啊。
什么是死,为什么要死?
                                                  未完待想
http://post.baidu.com/f?kw=%CE%CC%C3%C0%C1%E1 百度翁吧 有一份工作没有工资没有休息没有退休也不会下岗24小时上班而且它是我最热爱的工作你知道是什么吗?对,那就是爱“你” 905

TOP

人死后留下什么?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功德和名声(给许多人)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财物(给继承人)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恩情(给爱人)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肉体和恩情(给后代)

果真是:“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不过,功名、金银、姣妻、儿孙在你生在的时候就已经给你和他人带来影响,对此生而言倒也不是白忙活一场,只不过这些回报和你的付出一样虚弱,因为俗世的万物都在矛盾转化之中,象前面所说的喜与悲一样,你永远无法把握住其中的一样。为自己也好,给他人也好,创造的结果永远有得有失,没有定数。只有得时不喜,失时不悲,喜不为得,悲不为失,得失无谓,看穿了现象的种种虚幻,才可以把握住本质里的真实。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
反认他乡是故乡。

何处是故乡,何处是他乡?生命是一个循环,没有故乡,没有他乡,就好比一个圆,没有起点,没有终点。故乡亦是他乡,他乡亦是故乡,生即是死,死即是生,因而对生或死不必执着亦不可看轻,平等地对待生和死,才可以穿透虚无的变幻看到真正的永恒。生和死也像喜和悲、得和失,不因生而喜,不以死为悲,生死无谓,平静地面对一切遭遇,有了这种心境才能够悟到真理。
显密文库 - 写给初入佛门之人 早日学佛,熄灭贪嗔痴,端正身语意。愿与朋友们共勉。

TOP

论死
我看过死亡,但没有经历过,不能很深刻的理解死对于一个死去的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个体意识的消失,也许吧;意味着个体生命的完结,也可能也许吧。
死有许多种,有自然而死的,有因他人而死的。当大雨倾盆而下,当一辆汽车飞驰而过~~~~~~就在这短短的一瞬间,也许就会有许多生命而死去。
今天就写了这么多,实在写不下去了。明天我会接着写的
http://post.baidu.com/f?kw=%CE%CC%C3%C0%C1%E1 百度翁吧 有一份工作没有工资没有休息没有退休也不会下岗24小时上班而且它是我最热爱的工作你知道是什么吗?对,那就是爱“你” 905

TOP

今天又把整个帖从头看了一遍,里面有我最值得注意的两点。


一个是天佑提出“也许路开始已错,结果还是错。”这个我已经回答过了,再清楚点说一遍——


我不确定我一直在走的这条道路是否必然地通向真理,但我是凭借真诚自然地走上了这条路,它是以对真理的爱为向导,以理性为仰仗,以体验的证实为动力走出来的。我的不确定之处在于对“理性”的仰仗,但对真理的爱和真诚的态度却使我相信这个方向的正确,也许理性的缺陷必须由信仰来填补,才能使我最终达到目标,好比我走的这条路是一个温度计似的东西,对真理的爱是管子,理性是管子下部蓝色的一大截,信仰是上部红色的一小截,真理是头部的一点点真空。目前我还停留在理性的阶段,但已经初步接触到了红色的部分,仿佛处在交界处,小心翼翼地有待进一步的上升。


另一个是世栋给我提的一个醒,“舍弃苦行,接受供奉,以中道的方法修行成佛。”登上巅峰的路需要探索,但是如果茅草荆棘太多以至于实在难行,就要及时退回去选择其他的路。——


我起初不了解“苦行”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中道”是什么,我从来没读过佛经佛释,于是我去搜了一下“琴弦太松不成音,太紧又容易断。释迦牟尼”,搜到了他放弃苦行,在菩提树下修行成佛的这个故事:


  太子自幼博通一切学问,尤其是对于婆罗门教的学说,莫不心领神会,所以出家后,奔波了六年,但所参访的大师,能够给他进益的是很少。他不满足那些不了义的学说,所以就停止他的浪迹求学的生活,而入雪山(即喜马拉雅山)的苦行林,去清修他参究所得的学理。他在修苦行的过程中,日食一麻、一麦,生活极其克苦;目的在穷究人生的真谛。太子因体悟到过分的克苦修持,只羸〖羸lei:瘦弱。〗得瘐骨一把,并不能获得真理,乃放弃苦行,到尼莲禅河沐浴,再受牧羊女善住的乳糜供养。于是身体就慢慢的恢复健康。随行的五个人,以为太子退转道心,不能耐苦,就离开他,再到鹿野苑修苦行去。
  太子离开了苦行林,便到摩竭陀国;在一棵菩提树下,用草布地做一个座位,结跏趺坐;并发出坚强的誓愿:"若不成道,宁可碎身,决不离座"。在十二月初八夜,黎明前,于静坐深思中,豁然彻悟。悟入人生实相,及宇宙里一切万有的常,变,而证无上正等正觉。那时天空的明星熠耀,他仰头叹说道:"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它本是清净的,但因被世情所昏迷,故未能觉悟。若能将迷妄去尽,则佛性显现"。这道理,好比明镜,被尘埃所遮蔽。我们若拭去尘埃,就可以看到我们的真面目了。



“他在修苦行的过程中,日食一麻、一麦,生活极其克苦;目的在穷究人生的真谛。”原来他的苦行清修、“过分的克苦修持”是这样的,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某些富翁到乡下去体验生活,更接近我想当孤儿体验社会的心理,那些肯定是会有成效的,只不过他的目的却是“清修他参究所得的学理”,那就不一定了。在物质生活上我要求不高但也并非苛刻,还没到吃斋的地步,肯定不是这种“生活极其克苦”的“苦行清修”。


再看“中道”:


第三十四章 处中得道
  【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其心悲紧,思悔欲退。佛问之曰:汝昔在家,曾为何业?对曰:爱弹琴。佛言:弦缓如何?对曰:不鸣矣。弦急如何?对曰:声绝矣。急缓得中如何?对曰:诸音普矣。佛言:沙门学道亦然,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则生恼,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
  (解)有一沙门夜里背诵释迦佛以前,七佛中的第六佛,称迦叶佛,所遗留的训诫,诵时声清哀而急,很有不耐背诵的退志;佛问说:你还没有跟我学道以前,在家里做什么工作?沙门答说:爱弹琴。佛说:那么琴弦放得太松时,弹出什么音?答说:不成音。又问说:弦绞到太紧时,弹出什么音?又答说:也不成音。佛说:弦若绞准,又怎样?答说:诸弦绞准,音韵高低得中,而众音和谐了。佛说:沙门学道,也要这样,不要急于成道,也不要懒散而退转,要有恒心修练,终有一天会成道的;若急于有成,即过劳而身疲,身疲即意懒,意懒即身,口,意,的修持退转了;若正的一面,修持退转,那么反的一面,必造出多少的罪业。所以学道者,需要清心净志,意趣安乐,这样子学道,就不错了。



他说“不要急于成道,也不要懒散而退转”,我却是顺着天的意思来的,我从来没想一步登天,也从来不可能退转成功,虽然我非常渴盼得到真知,有时又迷惘而有退转的试图,却无法忤逆天意,那似乎是一种不可抗拒的绝对命令,所以我才说一个人一旦认识到了真理的道路就不可能再放弃,走了上去就不能再回头了。也有的时候思想得太多了感觉很疲劳,却无法停止,不过,我是不会勉强自己的,能停止当然停止。


他说“清心净志,意趣安乐”,过去,我投入到精神苦难之中体验倒是常事,但也不是刻意为自己找的,只不过当痛苦来时我不愿意逃避,宁愿痛苦而有所坚持,所以直面过不少赤裸裸的伤害,正是因为没有逃避,选择了直面,才使我能够于矛盾之中找到出口,以后能够安然面对。我既然能够直面它,亦即我能够承受它,当不能承受的时候我也曾不由自主地选择逃避,虽然也许是必须的,但结果非常之糟糕,不过也许是上天的安排要我有这么一劫,好让我更清楚地看到一些事实,为真理作证从而加强我的信念。我的情感体验有过两个高峰,一个是高中时期为阿翁的死而哀痛,一个是和翁迷朋友的决裂,曾经以为度过了第一个以后什么事我都可以承受过来了,结果面对第二个竟然还不如第一个,自己没能解决,幸好被上帝拯救了,也因此我对理性的仰仗产生了一些动摇,信仰的帮助显现出比它更大的力量,使我步入了红蓝交界处。现在我已经没有什么大起大伏的感情了,其实我一直知道那种能够超脱一切俗情的方法,但是当时我已经很深地沦陷进去,把握不住自己,就做不到采用这种方法,我的潜意识蒙蔽了理智,是对真理的爱和信仰的帮助救了我,我因此意识到自己为人的弱点,光靠理性是不够的。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理智的迷惘、空虚荒谬的现实、停滞不前的状态、孤独的处境、俗世欲望的骚扰都会让我感到痛苦,但我却没有别的选择,我知道这是一件必须做、也最应该做的事,对于它本身我是绝对热爱的,它不像俗世带来的痛苦那样盲目而缺乏自制,那是完全不同的。就像对真理的爱与世俗的爱不同一样。虽然我追求那样一种境界,但目前我还不是圣人,不是佛,所以我会软弱,需要帮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20 12:39:29编辑过]

显密文库 - 写给初入佛门之人 早日学佛,熄灭贪嗔痴,端正身语意。愿与朋友们共勉。

TOP

那个温度计的比喻,,,,,突然想到,这红与蓝和真空,不也像悲与喜和平静吗?那理性与信仰和真理的关系??????[em01]
显密文库 - 写给初入佛门之人 早日学佛,熄灭贪嗔痴,端正身语意。愿与朋友们共勉。

TOP

第十九章 假真并观
  【佛言: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菩提;如是知识,得道疾矣。】
  (解)佛说:我们仰观天,黄道有十二宫流转;俯察地上万物,万物则有生,住,异,灭,的无常变幻,而不是永远存在的。再讲远一点:天文学告诉我们,天体里常有星云,经过长时期的冷却,凝结,而渐成新星;也有星体,因互冲而破毁。地质学也告诉我们,现在我们两足所站的地球的表面,因天然力如风,雨,阳光,及海潮,河流,等的影响,时而沧海,时而桑田,不知已变换有多少次。总括起来说,天,地,世界,及万物,都是生灭无常,有无互替,只有有感有知的灵性--被爱欲所蔽的佛性--才是永存而不变的。人们如能晓得这道理,再依佛所教的方法以切实修持,就很可能的比庸俗人早成无上正觉。


第二十章 推我本空
  【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解)佛说:一个人应当常常记得,这个身体是四大:地、水、火、风,所假和合而成的,地就是固体的骨、肉等,水是血、淋巴液、腺的分泌液等、液体物,火是人吸入空气中的养气,养化养料,所发出热力的温度,风就是人吸空气中的养气,到左右两肺的肺气泡,与二氧化炭气交换,而呼出的炭酸气体。这四大假和合而成的身体,有的可以维持几十年,而身体里的各器官,都有它们自己的名。若有人四大不调和,就生病,病重不能救治,就死;死后四大分散,各器官腐败,而还源为化学元素。可见一个人生活时,只是四大和合的假相,并没有一个我,等到死后,一切都没有了,现在有,将来无--色即是空--如空中闪电,一现即逝,所以这四大和合的假相,到底是没有什么,只是一个幻想而已。


第二十一章 名声丧本
  【佛言:人随情欲求于声名,声名显著,身已故矣,贪世常名,而不学道,枉功劳形。譬如烧香,虽人闻香,香之烬矣,危身之火,而在其后。】
  (解)佛说:有的人被世情所蒙蔽,被欲望所系累,盲目似的以求取名誉。等到他的名,在社会国家,被人知道的时候,他的身体也已经死了!这样看起来,求名誉的代价何在?我们中国有名的学者,杨朱,也曾经这样说:"一个人辛辛苦苦的,求身后的虚名;但这种虚名,岂足以润枯骨?"这句话也说得何等真切!好多人贪慕着庸俗最喜欢的世间名誉,而不知学成佛的大道,可怜极呀!他们冤枉地浪费时间,劳苦了身体,以求不合实用的名誉。这种人真是和烧香一样,香在烧时,虽然可让人们嗅到香气,但可惜得很,那一柱香,却牺牲了自己,烧成灰了!


第二十二章 财色招苦
  【佛言: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
  (解)佛说:人迷恋着金钱及女色,很难割舍,因为财,色,吸引力的危险,比其他一切欲来得大。譬喻:有一把凶利的刀,刀口涂着蜜,那一点儿的蜜,够不了一餐的好吃,但是贪甜的小孩,不懂得它含着危险性,就用舌尖舐(舐shi:以舌舔物。)它,结果,舌尖被刀口割伤了。


第二十三章 妻子甚狱
  【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解)佛说:人们为着恋爱妻子,及为妻子而努力以建造房屋,劳神役形,其所受的苦,实在是比坐牢狱更大。因为若有人犯法律,而被判坐牢狱的,还有受罚期满时,而得释放;但是被妻子所缚的心,是无期徒刑,从来是未曾得到释放的。男人为妻的色所迷,就发生爱情,因迷爱着妻,所以不顾身体怎样的受苦,也要竭力钻营,以博妻的欢心,虽然有时冒着如入虎口的大危险,也情愿地干去;他简直是跳入深泥,而死在泥中,这种人就叫凡夫,或叫俗人。如有人懂得妻子的缠缚,是最危险的,而能逃出这危险的门,他就是跳出色,声,香,味,触,等尘的罗汉了。


第二十四章 色欲障道
  【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有能为道者矣。】
  (解)佛说:人类中的男子,迷恋于世间的财、色、名、食、睡、等五欲,没有其他一欲,比得上女色的凶。女色所诱起男人的欲念,大到不能够用语言以解释它,所以俗语才有"色胆包天"这句话;因为天的大,也是不能够用语言解释的,而色胆还能包天。好在人类的欲,只有色欲这一种,最能障碍一个人学道的心;如果五欲中,尚有其他一种欲,像色欲一样大,那么恐怕人类,就没有一个有能力,可以学成佛的真理了!


第二十五章 欲火烧身
  【佛言: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
  (解)佛说:贪恋于爱、欲,的人,好像夜行者,用手拿着火炬,而迎着风吹来的一路走;这个人的手,一定会被火烧伤的。这一譬喻,是说学道的人,如被爱欲所迷,必定会被爱欲所破败,而不成道。
显密文库 - 写给初入佛门之人 早日学佛,熄灭贪嗔痴,端正身语意。愿与朋友们共勉。

TOP

我最近身体特别的不好,今天早上起来喉咙发干,有种想吐又吐不出来的感觉,特别难受。鼻子不停的流鼻水,难受。昨天躺在床上,翻来伏去,怎么睡,睡不着,一直到5点半才睡着。早上起来眼睛就很疼。
我最近是‘死’来‘死’去,时时想什么才是死,怎么也想不明白到底什么才是死,不过‘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我领悟了做人的两种境界,一种是无怨,更上一层是以德报怨,具体的看法,等我身体好点后,就慢慢的写出来。
然后我有个疑问怎么想,也想不通,如果我们要做到无怨无恨,这是做人的至高境界,就势必要做到无爱,因为相有心生,有恶才善,有恨才有爱。为什么呢?我想善恶也好,爱恨也罢,都是相对的,没有恶,也就称不上善,没有爱,才不会有对立面的恨,就像正反两面,没有了正面也就谈不上反面。所以出家人要先斩断红尘,也就是‘抛弃’自己的家人,让自己无牵无挂,这就是斩断爱,然后靠不断的修行,来做到无怨无恨,最后做到最高境界—慈悲为怀,博爱天下的一切生命,然后才有可能超越生死。我上面对无怨的理解不知道对不对,但是现在问题就出来了。如果我要做到真正的无怨,就要抛弃现有的爱,但是我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所以也就不可能做到无怨,就更不可能超越生死,对死的态度永远是那么的无奈。如果我一直把死当成人生的一种痛苦和无奈,那,我可能永远无法理解死的真正含义。
我不相信有轮回,因果报应之说,我认为人就一生,死了就不会重来。
http://post.baidu.com/f?kw=%CE%CC%C3%C0%C1%E1 百度翁吧 有一份工作没有工资没有休息没有退休也不会下岗24小时上班而且它是我最热爱的工作你知道是什么吗?对,那就是爱“你” 905

TOP

以下是引用[I]isle[/I]在2005-6-16 13:43:50的发言:[BR]人死后留下什么?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功德和名声(给许多人)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财物(给继承人)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恩情(给爱人)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肉体和恩情(给后代)

果真是:“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不过,功名、金银、姣妻、儿孙在你生在的时候就已经给你和他人带来影响,对此生而言倒也不是白忙活一场,只不过这些回报和你的付出一样虚弱,因为俗世的万物都在矛盾转化之中,象前面所说的喜与悲一样,你永远无法把握住其中的一样。为自己也好,给他人也好,创造的结果永远有得有失,没有定数。只有得时不喜,失时不悲,喜不为得,悲不为失,得失无谓,看穿了现象的种种虚幻,才可以把握住本质里的真实。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
反认他乡是故乡。

何处是故乡,何处是他乡?生命是一个循环,没有故乡,没有他乡,就好比一个圆,没有起点,没有终点。故乡亦是他乡,他乡亦是故乡,生即是死,死即是生,因而对生或死不必执着亦不可看轻,平等地对待生和死,才可以穿透虚无的变幻看到真正的永恒。生和死也像喜和悲、得和失,不因生而喜,不以死为悲,生死无谓,平静地面对一切遭遇,有了这种心境才能够悟到真理。

我认为死后什么也不会留下。我可以很容易的否定功德,名声和财物,但是我无法反驳肉体和恩情。有待思考。
我很同意你说的‘得时不喜,失时不悲,喜不为得,悲不为失,得失无谓’,‘不因生而喜,不以死为悲,生死无谓’,但是我现在做不到这种境界。
http://post.baidu.com/f?kw=%CE%CC%C3%C0%C1%E1 百度翁吧 有一份工作没有工资没有休息没有退休也不会下岗24小时上班而且它是我最热爱的工作你知道是什么吗?对,那就是爱“你” 905

TOP

以下是引用[I]天佑蓉儿[/I]在2005-6-18 8:55:34的发言:[BR]如果我要做到真正的无怨,就要抛弃现有的爱,但是我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我不赞成那种完全盲目的宗教信仰,不赞成那种循规蹈矩的清规戒律,完全不加思索地走入宗教修行的道路,那除非真有神启。

虽然最后有可能步入宗教信仰的怀抱,我却认为我们不可以从一开始就放弃自己的思想,我认为信仰必须由理性来导入,否则我们就和那些从来不思考的人一样,只不过他们盲目地信无常的变幻,我们盲目地信永恒的不变,两者都像赌博,不管谁输谁赢,赌博者都一样无知。

我们要记住,没有人可以bi迫我们做任何事,除了上帝;没有人能左右我们的观点,除了上帝,因为它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所以凡是我们可以不做的事都不是必须做的,凡是能够抛弃的观点都不是真理,只有无论如何都必须做,无论如何都抛弃不了的才是真理。也因此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去走任何一条路,因为你只要心存对真理的爱,不管如何迷失,最终都会走上正道,只不过这样的道路会比较曲折。这就好比真理是一块最强的磁石,尽管别的磁石也可能会吸引你改向,但只要你稍稍往真理的方向一倾,它就会把你吸去。——真理是最强者。但如果你永远都不想动一动的话,那可能就只有呆在那里了。

真理还是超越的,它不受限于我们的理性,前面已经说过,把一件事物的两面都看清了,最终还是有个判断,那是什么呢?是一个超越这两面的判断。悲和喜之后有个平静,得和失之后有个无谓,生和死之后有个自在,同样,爱和恨之后也有个平和。明白这些之后,你就再也不会认为喜比悲好,得比失好,生比死好,爱比恨好……万物都是平等的,你要把握住的,不是其中的任何一面,而是超越这两面的那个东西。如果你有足够的体验,你会知道,这个超越者比那两面都要好的多,因为它是相对不动的,即“常”;那两面则是明显变动的,即“无常”。如果你跟随那变动的,你的情感和理智都会被搅浑,摇摆不定,难于看清;如果你进入那不动的,你就神清气爽,思路明晰,安然稳定。这个超越者却有另一种对立,平静和激动,无谓和多忧,自在和随流,平和和激烈,它们之间的超越者分别又是什么呢?无绪,无思,无存,无情。这几个无和一些其它的无,到最后就是一回事:无。你可以看到,悲和喜同为激动,对立于平静,平静和激动同为情绪,对立于无绪,情绪和无绪统一于存在,对立于无,越往后越纯粹,越抽象,越超然……最后归于无,这是精神世界里面的。物质也一样,将一个东西细分,越分越小,到分子、原子、电子,光子等种种粒子……任取一个粒子不断地继续分下去,你能想象到那最小的吗?一个最小的还有比它更小的,直到没有了才没有更小的了,也就是无。数字也是这样,100、99、98、97...3、2、1、0,我们很容易理解,有了1后,1+1就得到了2,1+2就得到了3,跟着后面所有的数字就很顺当地出来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是1是怎么从0来的呢?如果说1-1=0,那0就是从1来的,1如果不是从0来的,又是从哪里来的呢?0代表着无,1代表着有,有是从哪里来的?无中生有啊。理性和信仰的隔阂就像有和无,就像我们能想象到的最小的粒子和没有粒子,就像1和0。那里面包含着最后的秘密,一切产生和消失的秘密,也是我们最难窥见、最不能理解的秘密。一个人不追求真理,就仿佛在无数的数字中不停跳跃,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只有一些简单的规则,时而有序,时而无章,像这样:3、4、5、6、5、4、3、5、5、5、9、10...纯粹用理性探究真理的人就是这样:1、100、3、2、1、12、13、123、321、31、21、11、111、101010...由信仰走向真理的人就是这样:0、100、99、98、97...3、2、1、0,理性和信仰结合的人是这样:1、2、3...99、100、0、100、99...3、2、1、0。如果一个人到了这个地步还不能明白什么更好什么更坏,什么更真实什么更虚幻的话,那就只能说他执迷太深,受事物的表面迷惑太甚,受自身习惯的束缚太大而无法挣脱了。

说着说着就说远了,但是总之,当你看到正确的东西的时候,要勇于坚持,敢于相信。好的坏的东西都是贯通一气的,好事成双,祸不单行,真理不能以支持者的多少来评判。(真理既非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也非掌握在多数人手中,真理即使没有一个人赞成也是真理,谬误即使所有人都赞成也是谬误。不管人知不知道,同不同意,实不实践,真理对于一切人都正确。)真理不受限于人的地位和影响。(真理既非掌握在权威手中,也非掌握在平民手中,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真理可以为一切人窥见和探索。)你可以对一切质疑,因为错的终究会被发现是错的,对的终究会被发现是对的,它们并不随你的意念而改变,只要你真诚不偏袒,不逃避发现而蒙蔽自己,你终会找到正确的答案。也是因此,我们才需要抛开或远离一切容易导致偏颇、蒙蔽思想的东西,如果不确定的话,也可以先不给它们定罪,尝试一下,自然就会见分晓。
显密文库 - 写给初入佛门之人 早日学佛,熄灭贪嗔痴,端正身语意。愿与朋友们共勉。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