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66在2009-11-21 11:30:03的发言:
值得,有些话我明白,有些我不明白.
'贪嗔痴到一个极度的境界'为何? 佛说,去除'贪嗔痴',在你看来,又怎么说?
呵呵!你给我出的题太大!我能力有限,能说多少说多少!
“贪、嗔、痴”是什么?就是执着心!而谁没有执着心?佛也有执着心!只是佛、菩萨、罗汉,他们的执著心比我们高很多而已!这就是螺旋上升,也就是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所讲的螺旋上升!你今天的执着等将来上一层次后执着未变,但执着的方法变了!核心未变!
举个例,《妙法莲华经》里开篇第一序品及第二方便品中就讲到世尊释迦牟尼开坛讲经之前进入极深的禅定之中,此时四方赶来的世尊家人、各位菩萨、阿罗汉、声闻乘弟子、缘觉乘弟子、菩萨乘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八部众人等等数万众都急切地等着世尊讲经!这种急切想听讲经的意愿是不是执著心呢?
再举一例,世人都知道地藏菩萨,而很少人知道地藏菩萨的全称是“大愿地藏菩萨”,他誓言“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又是不是执著心呢!世尊座下文殊菩萨为“大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为“大行普贤菩萨”,观音菩萨为“大悲观世音菩萨”,那这大智、大行、大悲又何尝不是执著心呢?只是他们的执著心比我们凡人的执着心高太多了!造成一般人视而不见罢了!
所以执著心不是一条猛虎,是正常的!
把执著心放小了说,就是“贪、嗔、痴”!你应该知道佛教所讲的三世佛陀!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它们分别是燃灯佛、释迦牟尼佛、弥勒佛!就是这位弥勒佛在其前世也是一位不重修行、“贪、嗔、痴”特别重的人,他的法号为“求名”,与他同代的修行者有位叫“妙光”这位妙光就是现在的文殊菩萨,那在“求名”与“妙光”的时代,“妙光”明显比“求名”更加修得上乘,那为什么他们下一世中“妙光”成了文殊菩萨,而“求名”却高一等级成为弥勒佛呢?显然,对“贪、嗔、痴”的理解,如今的佛教之人是有偏差的!刚才讲的弥勒佛前世可以参看《妙法莲华经》的第二方便品!
以上说完了,总结一下,我认为“贪、嗔、痴”不是过错,但是一定要遵循因果!因为一切源于因果,六道在其中,东方一千八百多佛国世界也在其中,甚至所有的佛也在其中!三千大千世界,如恒河沙数般的众生也就更在其中了!
哦!忘了直接回答你的疑问!所谓“贪、嗔、痴”到极度的境界,这是我个人对佛学的理解!因为一个人一世是不可能修成的!他需要几世的修行!他是一个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说到这里,我很是佩服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的辨证唯物主义中的很多观点其实与佛学是相通的,我是指的佛学而不是佛教哦!真正的世尊在世的佛学实际上很朴素,甚至是无神论的!回到原题,“贪、嗔、痴”的执著心也许会让我们达成心愿,但是执著心转化为佛学认知的过程,我还搞不懂,需要继续学习!
至于你所说的佛家讲究去除“贪、嗔、痴”,这就涉及到因材施教的问题!试问一个连普通人的“贪、嗔、痴”都没弄明白的普通佛家弟子怎么可能懂得不要执着?所以,对于普通佛家弟子,佛家讲究去除“贪、嗔、痴”,还有五戒、十诫、甚至最高等的具足戒!这些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让自己对世间万事万物的认识进入螺旋上升的境界!一步步懂得深邃,之所以要求去除执著心或是受戒,这都是对普通慧根浅薄之人的无奈之法!
举一例,比如济公菩萨,照样喝酒吃肉,可是他仍然是菩萨,因为他的慧根很深,不需要那些受戒等手段就可以达到很高的境界!济公菩萨的例子真是最好的证明!
再举一例,南亚和中南半岛盛行的小乘佛教,他们的弟子一样吃肉,结婚!他们的修行观,对于慧根浅薄的人来说的确无益!但是他们的做法并没违反佛家的根本宗旨!小乘佛教在有些方面没有大乘佛教那样戒律深严,但是这都是在”术“这个层级的不同,他们的宗旨实际上是殊途同归的!在”道“这个层级上他们是一样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22 0:22:4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