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心目中,倒是同意倪匡对郭靖的评语:假人一个,不予置评——当然我这样说也绝对不是百分百认同“识时务者为俊杰”之流的说法。还有,书中的黄蓉也不同于83的“蓉儿”。这也是我独爱美玲而不是十分喜“黄蓉”的一个原因。我把书和电视剧分得很清楚。这样的观点我在一年多以前已经表达过了。《射雕》的小说(不是电视剧)在我的心目中,在金的“七上八下”中,勉强可以算得七上中的第五而已。
侠之一字,何敢评说?只是,侠之大者,何尝只是汉人?在萧峰的时代,辽是强于宋的,至少精神上如此。但是老百姓是苦难的,在《天龙》里,打草谷的难道只是辽人吗?萧峰看到这样的情况(宋人打草谷),是怎么做的?萧峰的双重身份,恰恰让他体会到了一旦战事频仍,受苦的并不仅仅是宋人。
我倒是想,金庸这样把萧峰逼上绝路,其实是把他自己当时的历史观逼上了绝路,因为那时的金庸,恐怕是历史观上最矛盾的时刻。所以《天龙八部》不但不是金庸最后的一部武侠小说,甚至不是金的倒数第二部武侠小说。《笑傲江湖》比《天龙》还晚,还有中间休养生息的一个短篇,这才有至少是武侠或者有人诟病不是纯粹的武侠那么我们不妨也称之为传奇的奇书——《鹿鼎记》(有文学大家称之为“反红楼梦”,我想还是过了)。无赖如韦小宝,在陈近南的压力下也懂得思考到底该不该推翻康熙,而最终的结果是连韦小宝这样的市井人物都选择隐居,我想,这个时候大概才是金庸——至少是他自己的武侠时代的他自己的最终历史观。当然,金庸自己后来说想写一部通俗版的《中国通史》,不知道他写了没有。如果在写,那他的历史观未尝不可更有变化。
至于那位说我“胡扯”的网友,你根本没看懂我们在争论什么。历来的征服,最直接但是最短暂的的是战争——这恰恰说明了元朝不仅仅在“中国”(请不要拿现在中国的定义来理解)统治不可能久远,在欧洲同样如此。而元灭亡后欧洲的“金帐汗国”还存在,恰恰是因为武力——中间的是政治。而最深远最久远最具有影响力的是文化。我想南宋豪放(比之苏东坡如果还能称为豪放的话)词人多反映家仇国恨,就是反映那时的人文心态。就这样风雨飘摇的一个小朝廷,陆游都不避之(我不由又想起浙江文人当初反对清兵入关,多年以降,有所谓的“嘉定三屠”等等,可是清的灭亡,给他们陪葬的,恰恰也是王国维这样的浙江出来的国学大师,可见文化影响之久远(这一段纯属论据,请勿对号入座))。
话又说来,南宋的经济规模?不知道割地赔款后还剩多少。我想至少从规模上来说,抛开是否爱国不谈来说,就赔款的规模,南宋多少年的赔款未必比得上后有慈禧前有李鸿章的丧权辱国的条约一年的规模——不考虑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光白银一年就有4.7亿之多。所以,抛开是否爱国是否应该,就封建社会来说,有个清朝,经济上还轮不到南宋来说话。
再回到主题。郭靖黄蓉那段看不惯南宋王朝的歌舞升平,看不惯粉饰太平的诗词楹联,一路打将过去,对黄蓉来说,也许是仅仅是因为苦闷而率性而为,对郭靖则未必全是。所以,金迷不管对郭靖如何看法,至少还都尊称他一句“大侠”。
看金庸不同于看古龙,看金庸绝对需要看细节的。
而古龙,看看也就罢了,对他小说中的人物,我唯一印象深刻的,不是楚留香不是陆小凤不是李寻欢阿飞,而是一个燕十三,剑招中藏有第十四招甚至第十五招的燕十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21 2:48:5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