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助念之功德与方法】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须经过的道路。 人生这一世,并不是独存的,而是前有因因果果,後有千途万路。 这一程丶这一驿,也不能看得太淡,因为一切善因都凭这世来种,一切恶果亦凭此世而消解。能不断发光发热,不断种下好的善因,也就足够了。 为他人亡世而助念,是种善因的最好方式。也是在担负如来所做的功德。 助念也是启发自我的正念潜能,是修行场上的重要一课。
任何一种正信的宗教,都十分重视临终时的「助念」。 甚麽是「助念」? 「助念」是通过神职人员丶亲属及朋友,凭他们的念力,去引导临终者步入光明正途,是亡者最重要也是最需要的一件人生大事。 目前在香港「助念」的服务十分不足够,令很多人在临终之时,无法得到这「助念」的功德,在逝世後无法得到善引。 这是一件十分可惜的事情。 在佛教的理念中,认为病人临终时,能因平日升起光明念头,有顿悟解脱之道,到临终时兴起念佛之心,待西方阿弥陀佛来接迎,称之谓「自力之因」。 如果一个人平时接触佛法,但未能有所启悟,直至临终时,遇善友开导,而心生极乐之正信观念,发愿念佛,属「他力之因」。 如一人能令僧侣为其助念,并有光明思想的亲友一心不乱地为其助念,这是不易的福份,佛家称此为「他力之缘」。
「他力之缘」是难能可贵的大缘份丶大福报,包括: (一) 获得道之僧侣开导,令生正信; (二) 家属不哭泣,而能知助念; (三) 家属四十九天内不吃五辛及杀生,使自我情绪穏定,常观想光明 - 这包括了不因喝酒而生妄念,不淫邪而持正定 … … 等等,尤以直系血缘关系者,不宜吃喝玩乐而引起逝者灵识的混乱和失常。 (四) 家属朋友均有处理临终的知识,并能力引之,使逝者有所受用。 因此本文能达到读者智慧之中,也属一种「他力之缘」。
「助念」是开启逝者智慧的一种行为,由於临终人的「五识」 │ │ 眼丶耳丶鼻丶舌丶身开始有退化的现象(其实是四大重组)所以「助念」不可以单靠念经,而必须靠思想上的沟通。也就是「观想」。 「助念」时无论念诵任何经文,必须观想「光明」。不同的宗教,会观想不同的神像。例如佛教就观想西方极乐世界的主尊│ │ 阿弥陀佛,而西方的宗教,均有其他圣像,代表光明,其作用全是一样。 助念者在观想光明,然後将光明形象化,观为圣像,应注意一项十分重要的心法。 就以佛教为例,应观想自己变成阿弥陀佛,全身发光而坐,凭自己的光明念力去引发阿弥陀佛的形象,其目的在使病者能感到阿弥陀佛的样子,在灵识之中掌握光明之频率,而能不断保持这种光明灵识,在离世时有所依归。 但对一般人而言,尤以迷信的人,智慧未能开启的人来说,就用了另一套方便法门,在想西方飞来一尊阿弥陀佛,当之具体地丶血肉地为神为佛来接引,其实这法是错误的。但是为甚麽很多人还是要用,因为这是方便法门,怕一般人不了解,於是将之形象化(其实戏剧化)来逹到「助念」的目的。 西方阿弥陀佛,其实是一种象徵,在每一个人的潜在意识中,均有正善之光明念头,这念头,加以形象化,就是阿弥陀佛,但如何去引发每个人心中这一个正念「电掣」,就用具体的形象来开启。
助念的朋友及亲戚,除了在意识上,观想阿弥陀佛之外,口中可以念诵真言,通过声波来传递这种善念,一般佛教念的咒语,包括有: (一) 莲池赞一遍 (二) 阿弥陀经一遍 (三) 往生咒三遍至廿一遍 (四) 赞佛偈八句 (五)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一句 (六) 南无阿弥陀佛数十句 (七) 阿弥陀佛无数句
也有念诵「般若心经」丶「光明真言」丶「尊胜咒」及「阿弥陀大咒」等,其实效果不在咒语本身,而在助念者的一心不动及其善念所带动的功德,在灵识上的沟通远远重於实物。 佛家有云:「出过语言道。」咒语虽有无上的力量,但必须配合灵识而发出,才具实效。 因此,单念一句「阿弥陀佛」比不念好,但观想「阿弥陀佛」就比只念不想的好。不妨放阿弥陀佛之圣像在助念者之前,增加观想力。 助念时可用极低的声线,也可在心中念,家属应在病房外,请朋友亲戚探望弥留病者时,心中持咒,观想光明,切勿对病者说及一些尘世情事,令病者顿生烦恼,应多肯定病者生前的正念善行,多鼓励,令病者生欢喜之心,对自我一生善行之肯定,配合光明思想,便是最有建设性的「真情」。 一切不舍的情操,不宜渲泄,应暂收敛起来,如果不能强忍的亲戚,应暂请离开,当知弥留者的处境,不应用凡夫无明的一念而坏了人生大事。 在助念时,也可以叫病人心中一起念。有些病人虽然进入昏迷状态,但依然可以听到声音,助念者可高声提示,叫病者心中同念,也可通过血缘关系的亲人,在意识中对之提示,病人也可以感应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