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下的黄蓉是个个性十分丰富复杂的少女,看过原著的人对她的活泼可爱和聪明伶俐印象应该非常深刻,在电视版黄蓉中个人觉得翁版的黄蓉在这点上表现得最为妥帖。翁版黄蓉的可爱与活络一方面得宜于她那双剪水双瞳的传神演绎,顾盼生辉中精准地把一个十几岁少女的灵动活泼表达出来了;另一方面则得宜于配音的功劳,甜美而俏皮的配音才能更显少女黄蓉的伶牙俐齿。 我真正欣赏翁眼神中透露的灵气和俏皮,十几岁的少女蓉儿给人的感觉是灿烂的,一如翁版黄蓉那一颦一笑,一如她动人眸子中闪烁出的真实和得体。 黄蓉也有着她“不可爱”的一面,而正是这些不那么可爱的一面让美丽的少女成了长春子和飞天蝙蝠等人眼中的“小妖女”。黄蓉个性上是不受约束的,有时我行我素,有时显得任性且带有邪气。书中这样写黄蓉:初出场时看到欺压轿夫的女人坐在轿子上甚是生气,用剑剁了那女人的耳朵,自己坐到了轿子上,其率真中更透露出她不受约束的个性;夜探王府,遇上府上的管家,为得到救助王处一的解药,对管家的一番痛打让郭靖对蓉儿的手段感到吃惊;自己心烦时会跑到满月楼大闹一番;在感情上对郭靖依恋的同时,却对他感到有些紧张,丘处机想让穆和郭靖成婚,这让黄蓉耿耿于怀,所以她逼着穆念慈发毒誓,在归云山庄,姚珈对郭靖产生好感,黄蓉也觉得紧张,而华筝也是黄蓉心头割舍不下的,毕竟华筝与郭靖从小一起长大,同时郭靖被封了金刀驸马,所以在郭靖提到华筝时,黄蓉的语气中有时是带着点酸酸的嘲讽,说她小气也罢,说她吃醋也罢,反正小女孩着实对郭靖是痴情一片。有了对书中黄蓉的这般了解,再反观翁版的黄蓉,那么你首先会觉得一味用小气爱吃醋来形容她实际上是相当片面的,因为:听到丘等人要将穆嫁给郭时她去找穆,一声响亮的“穆姐姐”虽表达了她的怨气,但当穆念慈说想一个人远远地走开时,黄蓉不是刨根问底,更没有做出让念慈发毒誓的举动,而是问她“喜不喜欢桃花”,蓉儿不愿穆孤身漂泊,希望她去桃花岛和爹爹住在一起,这么看这个黄蓉心底里绝不是那般小气;特别是对于华筝,当华筝用蒙古少女和少男的故事表达自己的心意时,黄蓉选择了退出,当郭靖去桃花岛找到她对她说华筝回了蒙古时,她先是一喜,后又觉得华筝可怜,这一瞬间的表现翁把黄蓉的真实心理表达得极为妥帖;华筝中了杨康的毒掌,郭靖求她救她,她说:“你想叫我救她是不是?驸马爷,我不想做我不想做的事情。”但行动上她却救了华筝,为华筝医好了伤,她对郭靖说的是:“我想让你开心才救她,你的眼睛红红的很难看!”你突然会觉得这个看起来爱吃醋的黄蓉其实她心底里并不小气,言语中更显率真。 尤其是在华山论剑那部,中铁砂掌后的蓉儿眼神凄楚,嘴唇发白,艰难地对靖哥哥说:“靖哥哥,我有三准三不准。我死后你可以再娶一个,但那个人一定要是华筝,因为华筝对你是真心的,别的人我怕她会骗你(我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这就是那个看似小气的女子的一番心境啊!)。第二,我死后你可以立个坟,你可以来看我,但不准华筝来(她又开始“小气”了,而恰恰是这样说我才真的觉得这个黄蓉是率真的)。第三,我死后准许你为我悲伤一段时间,但不准你为我意志消沉(这份情意让你看到了一个让人赞叹的黄蓉)。”如此来看,这个翁版黄蓉看似小气,但内心里却并非如此,所以一味地用小气爱吃醋来形容她实际上是看不到最真实最深刻的她,实际上翁很好地把握了黄蓉这样一种矛盾的状态。任性和邪气个人觉得翁也演的到位,虽然,个别地方刁蛮演的有点过,但总体上没有偏离小妖女个性的范畴。很多人喜欢翁版黄蓉演出的那份娇蛮,我也一样,看她到位的表情、很少女化的肢体动作,比看沉闷的周氏黄蓉要让人觉得舒服得多。 翁版的黄蓉是不断成长,逐渐变得成熟的,这点很符合书中对黄蓉个性的描述。从最初的我行我素,不为他人着想,到逐渐懂得体会别人的心境(这点从黄蓉待自己的父亲向江南七怪道歉可以看出),到最后与自己最爱的人共同抗敌,一个不关心国家大事的女子就这样在射雕中成熟了,其形象得到了深化,这点在其他版黄蓉中看得并不明显。 个人觉得翁兼有黄蓉可爱和洒脱的个性,所以整体上她演出了黄蓉活泼机灵、伶俐可爱、冰血聪明的一面,又演出了黄蓉有着霸气和自信、任性和邪气的一面,这才是金笔下最完整、最本质的黄蓉。翁版的成功首先得宜于编剧的二次创作,关于黄蓉的戏有些原著中并未涉及,但编剧从原作中提取出了黄蓉个性的重心,添加了自己的故事使黄蓉的个性焕发她的光彩,虽然情节有所不同,但要表达的目标是相同的,这也是我喜欢那个被再创造后性格丰富且鲜明的翁版黄蓉的原因。其次得宜于翁自己付出的努力和自身的优势,努力阅读原著,拍片时一次次被NG却始终保持努力上进的热情,这为她演好黄蓉打下了基础;而从英国刚回来不久的她没有经历娱乐圈里多少事情,身上保持着那份质朴清新的气质,这点是极为贴合黄蓉的。 回想起翁版黄蓉的点点滴滴,汇集成这样一篇不成文的文字,只想表达出我的真实感受:翁美玲的黄蓉———————韵味十足的黄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