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论坛无法登陆....解决通知:会员注册注意事项(2024.4.2 更新)[公告] 论坛升级中,会员有不明之处看过来...
返回列表 发帖
仅仅就之一个简单的画面,便影响到了陈家洛与霍青桐的一生。原因很简单只不过是陈家洛误认为女扮男装的李沅芷真的是美貌少年,而霍青桐已明白了他的误会,并叫他去问陆菲青。然而他却一直没勇气去问。这里至少说明了陈家洛的懦弱、胆怯还有那么些害怕,更多的是无止尽的误会,误会二字可以说是罪魁祸首,更说明了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一:误会本身说明他“眼不明”;二:误会本身说明他的胸襟的狭小;三:说明了陈家洛本身的自卑而且碍于虚荣始终不去问;四:更说明了陈家洛自己本人对这段恋情的不信任、不相信自己恋人对自己的感情,假如我是霍青桐我就安然的离开,因为这样的不信任的爱情不值得自己这么的付出。五:陈家洛他不该在这疑惑重重的时候又接受可霍青桐的定情信物;六:他更本就不明白霍青桐是怎么想的。假若仅仅只是因为小小的“误会”,那在以后的时日里可以漫漫的纠正。然而在第十三、十四回中他却偏偏爱上了霍青桐的妹妹咯丝丽!这使得原本就复杂的事情变得更加复杂了。看起来好象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一:陈家洛一直以为霍青桐已经有了意中人了,可他熟不知他认为的所谓的意中人就是他自己本人啊。二:喀丝丽美丽动人世上绝无仅有;三:喀丝丽主动“偎情郎”表面上看上去就这么回是,可这正是陈家洛最大的弱点——在感情上的懦弱。倘若不是喀丝丽主动“偎情郎”,只怕陈家洛永远不会也不敢去表达和选择自己心目中的爱意一爱人。
  就算是爱上了喀丝丽,倒也罢。偏偏没想到的是,喀丝丽是霍青桐的妹妹。更可悲的是,他最后居然将爱人喀丝丽,作为乾隆皇帝答应他“反清复明”的“条件”而送给乾隆皇帝!进而,在牺牲和毁灭了霍青桐一生幸福之后,更干脆地毁灭了喀丝丽的美好纯洁的生命!
    喀丝丽死了,强撑着与无尘比完了剑的陈家洛口吐鲜血,面如死灰。他的心里,终究是爱着喀丝丽的。怎么可以不爱?是那样纯到极处,美到极处,洁到极处的喀丝丽,是那样痴情到让人叹惜的香香!
    可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既然爱她,又怎么可以让这样一个美丽天真纯洁无瑕的少女来承担所谓的家国江山,何况,汉家的天下,与她何干?
人要快乐的度过每一天 不

TOP

最最不应该的是,陈家洛啊,你怎么可以利用和背叛喀丝丽的爱情?看他冠冕堂皇说明喀丝丽公主为爱牺牲自己陪伴乾隆处,令人齿冷到极点。那一刻,喀丝丽“慢慢走到远处一块大石上,向西伏下,虔诚祷告,祈求真神阿拉指点她应当怎样做,淡淡的日光照射在她白衣之上,一个美丽无伦的背影中流露着无限的凄苦,无限的温柔。她慢慢转过身来,说道:“你要我做甚么,我总是依你。”于是陈家洛亲手把喀丝丽送入了火坑,因此害死了她
  似乎,这段故事没有什么破绽,一切仿佛都是命运的捉弄。如过不是李沅芷女扮男装一起误会该有多好;如果陈家洛没有遇见喀丝丽该有多好;如过喀丝丽不是的妹妹该有多好啊;如果……
  然而,往深处想,我们会发现在这一切表面现象的背后,隐藏着的是陈家洛心理的秘密,他的胆怯、脆弱、懦弱而又虚伪掩饰的灵魂。他的“破绽”仍有不少,一是在这场情爱曲折的变迁之中,霍青桐始终是以一个主动者的姿态出现的,相反,陈家洛则完全是个被动者——他不敢表达自己的爱情,说到底正式内心胆怯所致;二是陈家洛不敢去表达自己的爱情,更不敢去追求,漫说李沅芷是个女的,要是李沅芷真是个男的、是个情敌,那又怎么样呢?他应该明白霍青桐对自己的爱意不是这么容易就被摧毁的,只不过是他自己不敢真真正正的去面对一直在逃避,同时,陈家洛为什么不去将自己心中的疑团问个明白呢?这应该是由他的性格来决定的吧。他宁愿把嫉恨交迸的心理深深的掩饰的若无其事。不敢表达,更不敢追求,甚至不敢打听一下。真不知道这些人怎么这样的顾及自己那虚伪的表面,难道只有英雄就要面子,别的人就不要吗?去大大方方的追求自己喜欢的人难道就真的这么的丢脸吗?我看不至于吧?反正我是不明白?不懂?
  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陈家洛不愿意,也不敢正视自己,不愿意也不敢直面内心深处的卑怯与脆弱;他只愿生活在的丈夫、大英雄的幻影之中……
  这不也正是无数卑层的男人的共同心事。古往今来,有多少男人要娶“柔弱之妻”,不就是为了烘托自己的大丈夫之气吗?难道这样做真的有必要吗?这要的男尊女卑大家还想持续到什么时候啊,要知道现在可不是在以前了啊,那些大男子注意、大丈夫意识的男人们快快改过来吧,也许你会比以前更加可爱哦。
  唉……
  痴心红颜拱手送,自此年年祭香冢
人要快乐的度过每一天 不

TOP

“爱上我是你一生的错,我亲手将你推入了死亡的漩涡。只像一阵淡淡的风影飘过,像我这样的男人,究竟能承诺你什么?”陈家洛是个可怜的男人,尽管金庸给了他俊美的外貌,显贵的出身,文武双全的才能,他仍旧摆脱不了内心的空虚与懦弱。爱情上的拖泥带水与忧柔寡断造成了他与霍青桐的擦肩而过,虽然遗憾,但毕竟香香公主出现了,填补了他完全空白的感情生活。
  唯唯诺诺的他爱不敢爱,恨不敢恨,打落牙齿往肚里吞,竟为了所谓的民族大义,将心上人拱手相让。做男人做成这样,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香香公主的死残酷的打碎了他的美梦,复国大计岂是他这种无能之人所能够图谋的?陈家洛只能怀着一腔内疚与悔恨隐退于江湖,无可奈何地看着自已爱情和事业双双失败。
  本部小说虽然是金庸的第一部小说,没有后面的那么引人注目,但这部小说确实是金庸先生的奠基之作有着很深渊的内涵。
  书的结尾是陈家洛为喀丝丽作的一首短歌似的铭文,曰:
  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 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香魂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化为蝴蝶,是耶非耶?
  陈家洛的爱情苦涩是他自己造成的,愿不的他人,只有在喀丝丽坟前哭泣的命。
  用八个字来结束,算是暂是告了一段落了,而且是这部小说最完美的结局了“开头是错,结尾是错”。
人要快乐的度过每一天 不

TOP

十一:单相思式
  中篇小说《白马啸西风》反映的是一个汉族女子李文秀,在新疆哈萨克部族与几个青年的感情故事。字数不长的这样一小说,里边记述了多组复杂的恋情。我们大家可以看到里面拥有一系列的单相思式的恋情。其中最让大家注意的是汉族女子李文秀的恋情,李文秀爱的人不爱李文秀,有人爱李文秀,李文秀不知道,或者不爱他。
  当你喜欢的人不喜欢你怎么办?还能怎么办?阿秀怎么办?她能怎么办?她只是默默为苏普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不和阿曼去争苏普。这种女子,世间少有啊!她不会向别的女子一样,疯狂的要死要活、疯狂的拆散别人、疯狂的要和大家同归于尽。她选择了自己认为最完美的方法,也得到了大家的怜悯和赞同。
  小说最后有这么一句话点醒大家:
  “如果你深深爱着的人,却深深的爱上了别人,有什么法子?”
  我认为这将是人类永恒的悲哀,无论你有多么先进的科学技术都是无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你有钱、你有权、你可以去杀人,但是人家就是不喜欢你,你有什么办法?你应该是什么办法都没有的,任何人遇到这个都是一种悲哀,这是一切文化都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用它来思考爱情,但更可以用它来思考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故事。试问金庸先生又是怎么写出来的呢?
  从事情的主干上说。这部小说的主干并不是在于武人的故事,而在于主人公李文秀的儿女情怀身上。所以大家在评论这部小说的时候都会认为是“与在其武而在于其情”。李文秀随着父母(即白马李三与金银小剑三娘子)被吕梁杰等六十多人追杀,自甘凉道直至新疆,白马李三及金银小剑上官虹先后死去,留下了李文秀孤身一人漂泊于回疆哈萨克草原之中,被一孤居在这里的汉族人收养了起来,从此漫漫地习惯了回疆的生活,也喜爱上了哈萨克牧人的简陋却欢乐的生活。尤其与哈萨克第一勇士苏鲁克之子苏普年龄相当,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而暗生情愫,自此李文秀在一片情网之中嬉戏挣扎、欢乐煎熬。这样的生事,就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更本就没受什么汉族文化的熏陶,所以思想很似开放,对于一个青豆处开的女孩来说当然容易爱上人,在说又没得到过父母的关爱,所以容易爱上一个人,还是爱的死心塌地的,这也是必然的。所以说是环境造就了李文秀的悲剧。
人要快乐的度过每一天 不

TOP

从情节发展的线索上说。
  书中有一句话最能体现李文秀终究是悲剧的结局:李文秀轻轻的道:“师父,你得不到心爱的人,就将她杀死。我得不到心爱的人,却不忍心让他给人杀了。”
  为此,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动力,亦即使李文秀不惜一切地冲进迷宫的动力就是一个“情”字。(真想不到一“情”字,不过是几划构成的罢了,却能有这么大的能量,真是不明白这是什么逻辑,难道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为了自己心爱的去做任何事都可以吗?甚至是豁出自己宝贵的生命都可以吗?真不懂?我想我这一辈子是不会这么做的。)而李文秀与瓦耳立齐对待得不到的情人的态度及其人品高下真是很分明矣。有趣的是,马家骏是为了李文秀而来;李文秀是为了苏普而来;苏普则是为了阿曼而来——阿曼被瓦耳立齐抓进了迷宫。而瓦耳立齐之所以抓阿曼,就是因为阿曼的妈妈雅丽仙当年正是瓦耳立齐的心上人!——迷宫是物质的迷宫,却决非人类情感的迷宫。说来说去无非就是一个“情”。(真是不明白,这么做真的值得吗?我倒觉得若是真的喜欢一人,而对方不喜欢你,你何不坦然的离去呢?最起码这样你能成全有情,要知道“既然不能给她或他幸福何不安然的离去,纵然浪迹天涯也会祝福她或他的是吗?这样不是很好吗?
  有为“情”杀人的,为“情”拼命的,为“情”而送命的,小说中,却有为“情”而救命的——只是被救者并不知道。这也许就是金庸先生在构思的时候就想好的,要这么写吧。
  “有情皆孽”原本是佛家的禅语。所谓“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正是佛经所云。或者金庸先生是个信佛之人吧,在他的书中,差不多正是“无人无忧,有请皆孽”。本小说也尽如此。
  李文秀与苏普是青梅竹马暗生情愫。以至于苏普见恶狼扑小向文秀之际不惜舍身杀狼并且将狼皮送给了文秀——按照哈萨克部族的规矩,一男子将自己第一件重要猎物送给一个女孩子,便意味着“定情”——然而不幸的是,苏普的妈妈与哥哥都是被汉人强盗陈达海等所杀,以至于英勇而又鲁莽的苏普克对所有的汉人都恨上了,认为“汉人无好人”。当然他得知儿子为好人女子杀狼并且将狼皮送给了汉人姑娘时,不禁将苏普毒打了一顿。这时的文秀年龄还小,有关儿女情事也似乎无师自通或是半通半不通,同时也隐隐约约地意识到自己的情事陷入了一种难以解脱的绝境之中。这是一种两难的境地。其结果,是文秀将狼皮偷偷地放在了哈萨克最美丽的女孩子阿曼的门口一一说起来,苏普与阿曼的相爱正是深爱苏普的文秀一手促成——从而救了苏普的性命,但却葬送了自己的恋情。这真是令人伤感的一幕。不仅仅如此,当苏普来找她询问此事的时候,她竟然说“从此不要见你了”并且躲在门板之后掩面哭泣。也许我们大家可以说文秀尚且不懂得真正的爱情,也许,这便是真正的无私与唇情的爱情:甘愿为自己的爱人牺牲一切。从而,苏普再也没有叫到文秀了而是自然的爱上了阿曼。
人要快乐的度过每一天 不

TOP

其实这段恋情悲剧情节的发生早就是注定了的。一:客观原因是出于苏鲁克对“汉人”的根深蒂固的偏见;二:是苏普对李文秀的感情并非象文秀对苏普的感情那样向着爱请方面发展,而是停滞在“两小无猜”的阶段。苏普真正的爱情乃是对美丽的阿曼的忠贞的陪伴。苏普心中的文秀,固然是永远值得纪念与记忆的儿时玩伴,但却非至死不变的男女恋情。这是人永远无法派遣的伤感与悲哀啊!
  这从头到尾到底是为什么啊?难道这就是最好的结局吗?这结局就应该不如我们大家所愿吗?更不能依文中主人公文秀所希望的那样吗?不懂啊?悲哀啊……
  与众不同的《白马啸西风》,恨死苏普和阿曼了!!!好可爱的阿秀被他们毁掉了,绝对有做尼姑的倾向。唉,那句话真的太经典了:“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只是我偏偏不喜欢。”多煽情啊!(拜托琼瑶阿姨好好学学,少说一点肉麻话了)有多少人当作至理名言啊!
  历史与人生常常如此不遂人意,甚而“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之奈何?
  白马带著她一步步的回到中原。白马已经老了,只能慢慢的走,但终是能回到中原的。江南有杨柳、桃花,有燕子、金鱼……汉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傥潇洒的少年……但这个美丽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国人那样固执:「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白马啸西风》结尾
   一个没有结局的爱情故事,看完之后,只有一种感觉,惆怅。金庸小说里所有的结尾,我独独喜欢这个。淡淡的哀愁,带着女主角那一点点的执拗与倔强。世界上,很多的事情,不是你付出多少,就可以收回多少,感情尤其如此。爱的悲剧由此而发生,你爱他而他不爱你,这是一件多么尴尬的事情。阿紫对萧峰,郭襄对杨过,令狐冲对岳灵珊,多少故事从这里开始,有结果的,没结果的,让人心痛。李文秀深爱苏普,但她知道苏普的爱不属于她,背地里,她流下多少眼泪,暗自吞下多少苦果。看着心上的人与另一个女孩情丝相缠,看着心上人把自己视为陌路,那是一种什么心情?她却始终不说。她帮助这对情侣,救助自己的“情敌”,最后,她选择了离开。离开,会有好姻缘等着她吗?“汉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傥潇洒的少年”,更何况以李文秀的聪明慧洁,未来并不是不可期盼的。可是,我们的女主角好痴,好执着。 “可是我偏不喜欢。”余味不尽,意味深长。
  与众不同的《白马啸西风》,恨死苏普和阿曼了!好可爱的阿秀被他们毁掉了,绝对有做尼姑的倾向。唉,那句话真的太经典了:“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只是我偏偏不喜欢。”多煽情啊!(拜托琼瑶阿姨好好学学,少说一点肉麻话了)有多少人当作至理名言啊!
  真是应该且看《白马啸西风》
人要快乐的度过每一天 不

TOP

十二:悲情式
  只要读过金庸小说的应该都会明白金庸小说是爱情世界里的“百科全书”,什么样的爱情你都能在金庸的小说里找到,不是去找那个武侠人物的爱情,是找我们自己所知道的爱情。在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爱情,可以说金庸小说中就有什么样的爱情,它是穿越时间,穿越空间的。最让人有那种心如刀割、揪心的爱情莫过于金庸笔下的悲情——爱恨交织,情怨纠缠。
  首当其冲的应该就是《射雕》里的穆念慈吧。
  我一直觉得穆念慈的故事写得很好。可惜的是新版的《射雕》却把她改得面目全非了,真是一种悲哀。
  好女子爱上坏男人的故事总是悲情的、令人惋惜的,但是扬康并不是个大奸大恶的坏透的男人,而且还有那么多的风流倜傥,懂得说话,这正是他最吸引人的地方,穆念慈不过是个有血有肉的凡人,意外地与这样一个男子作亲密接触,要她不感到动心,是不近人情的。她由动心而生爱,由爱心生企望,事事往好处想,处处为他辩解,亦是人之常情。
  她自小就没有了父母,随着义父闯江湖,而且没什么特别的学识,但是她心地善良、仁慈、为人正直、很有自己的尊严。她爱杨康,也从来不对杨康隐瞒自己的心愿。她为了他千里奔驰,东奔西跑,却暗中知道他因为贪恋荣华,宁愿认完颜洪烈作父。怎么样杀死欧阳克、为得到信任却背躬区漆的认欧阳锋做师父,他又怎么样与铁掌帮勾结的,她一一看在眼里,他的品行到底怎么样,她怎能还看不得一清二楚呢?她始终不怨他,因为她爱他。真不明白,喜欢一个真的什么都可以包容吗?什么都可以当没发生过吗?这样做就真的算是真正的喜欢吗?我看不竟然吧,最起码双方都不真实了,都在用虚假的一面面对对方,真想告诉他们,不可以这样啊,这简直就是把自己卖给了爱情成为了爱情的奴隶啊。
  就因为他们的虚假、不真实、连建立爱情最起码的诚实、尊重都丢了,当然他们的结局注定是悲剧收场,不过还好已经是最好的了。杨康在铁枪庙掌击黄蓉的时候,却身中剧毒,无人能救,在他最痛苦的时候,穆念慈出现了,把他抱住,把月光照在自己的身上,问他是否认得自己,杨康说认得,她说,这样活着犹如行尸走肉、太苦了,于是刺死了他,让他免手毒发的煎熬,接着自杀,以得到她渴望的解脱。他们两的爱情真是爱欲纠缠,酸甜苦辣,令人难忘。真不明白这样做真的值得吗?也许我没有过不能真正的明白吧。
  接下来这个悲剧女性,也应该是我们大家很熟悉的——峨嵋派弟子纪晓芙。
  她是个令人敬佩的女子,因为她宁愿不要生命、牺牲名节,也不肯做违背良心的事。她是峨嵋派灭绝师太的弟子,早由父亲配与武当六侠殷离亭为妻,但未过门就遭到明教光明左使杨逍的强奸,因奸成孕,后来秘密生下女儿。不过,她虽然是为杨逍所逼失身,但同时又倾心于他的风度,内心之中对这段孽缘全无悔意,只是深感有负于我们的殷六侠,十分难过。
  她是被杨逍逼迫的,本应就不该追究自己有没有后悔,即使想到自己并不后悔,也大可对自己否认,把责任推到杨逍身上,不必面对自己的良心,世人多对自己不诚实,但她却一直对自己诚实,这也是她最与众不同的地方。
  对自己诚实,也不必向别人承认,反正这些事情根本就无法证实,但她对自己诚实,对别人也不肯说谎,即使在威胁之下也不肯,这既是她做大的优点,也是造就她悲剧命运的更本原因。
人要快乐的度过每一天 不

TOP

她和师姐丁敏君追击彭和尚,要在他身上问出明教人的下落,残酷的师姐要施酷刑,她不忍,丁敏君就以公开她有私生女这个秘密要挟她,要她合作,她却始终不肯。本来,一方面这和尚与她非亲非故。第二:当时女子的清白名声要重于生命,丁敏君当众揭露,她以后便难以做人,但是她宁愿声名尽毁,也不肯加害那和尚,终于被逼自我放逐,不敢重返师门。后来,灭绝去寻找她,听害她的是杨逍之后,愿意对她既往不咎,不但让她重返师门,还让她继承自己作掌门人,条件是要她杀死杨逍。但她不以这些利益所动,灭绝进而逼迫,她却宁愿被师父打死,也不肯加害杨逍,本来,她可以假意答应,与杨逍回合之后远走高飞,但她始终不肯对师父说慌,结果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她的坚持原则,对人对己真诚正直不屈,与后来周芷若的屈服成为强烈的对比,同时,为这个发展留下了伏笔。然而产生的效果不是使人因见她的死而同情周芷若的屈服。反而使人因她甘愿牺牲而对周芷若的懦弱敢到失望。
  只因在正教人眼中被视为邪魔,杨逍与纪晓芙只能是一个遭师父杀死,一个在绝峰上独自凭悼思念。
  看了后,有时真想将这结局给改了,因为这结局太不能使人满意了,也许这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吧,不明白?为什么我们越是可以的去找我们想要的答案,就越是找不到,不仅找不到,反而越是让我们伤心,这是为什么呢?
  唉……呜呼
  凝眸处,又添一处新愁
  “你的抗拒你的泪,像利箭般将我摧毁,你从不曾亲口对我说,这段情你竟无悔。”当杨逍听道自已的女儿叫做不悔时,相信他的心中一定无比激动。多年的漂泊,终于因为晓芙的出现而停止了脚步,他终于为自已找到了归宿。但是,这段爱情来得是如此之晚,更是如此之短。可以爱他,却不得不离开他,离去的那日,晓芙想必是含泪而走的。可以不再见他,却不能承诺去杀他,死去那天,晓芙是心甘情愿的。牵绊于两个人左右的纠缠是如此之多,杨逍终于以悲剧收场,再不曾看到心中的她的模样。晓芙走了,将悲哀留给了杨逍独自去品尝,纵使有不悔的照顾和依赖,杨逍的后半生只能是回忆和痛苦。
人要快乐的度过每一天 不

TOP

难道真正的爱情就得付出牺牲吗?付出了牺牲的爱情就是无坚不摧的真爱吗?我一直都疑惑着?为什么大家为了爱情可以什么都不要了?永远把爱情排在第一位,这是为什么呢?不明白?难道在这世界上除了爱情就没什么事可以做了吗?我看不至于吧?最起码你还有事业、亲情、友谊一切的情都在等着你用心去描绘,但为什么要把心全部用在“爱”上呢?有这必要吗?这样不正成为了爱情的奴才吗?这样做值得吗?我真是弄不懂?大家都这么的在乎爱情?在中外有那么多的歌曲、电影都是为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而做的?难道这都是写给人看的、听的吗?这些是否都是用真真正正的、实实在在的爱情故事编织而成的呢?我想那到不尽都是吧?那么多的歌曲写得是那么的伤感,听了人真想哭这是为什么?难道真的只有经历过爱情的人才能听懂吗?看懂吗?不是吧!最起码我没经历过我也能看得懂、听得如痴如醉,这是什么原因呢?也许是我没经历过就不会明白经历过人的感受吧。我也觉得自己在写这的角度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的,根本没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过。
  就想小说中的人物一样,悲剧永远多于戏剧,一个个仿佛真实的悲情故事都在自己的面前发生,可你却还是不会懂得为什么偏偏能在一起的却没在一起,不该在一起的却偏偏在一起,这算什么啊?这就真是用鲁迅所说的那样吗?——“将人生中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吗?也许吧。不是的话,那为什么莎士比亚的悲剧是那么的送人欢迎,那么的被世人所接受啊!……无语……也许真的是我自己的原因吧。是这样的话,我还真要好好学习一番,也许我的观点就会变了。
  我也不否定爱情也是人们所需要的,还是永恒的,更是敢天动地的。就像小说中杨过与小龙女、郭靖与黄蓉、段誉与王雨嫣……等等!他们的爱情都是那么的轰轰烈烈、那么的幸福美满、能相爱到白头,是的他们的爱情是真爱,是所有人都羡慕、向往的爱情。
  可是拿现在这个现实社会中,市场经济唤醒了人们压抑以久的物质欲望,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金钱饥渴感。金钱作为财富、价值的象征,在人们经济社会交往中的地位、作用不断强化。在现在这个现实社会中、在现在这个被金钱烧灼得热烘烘的社会里,一张张金钱编织成的网络,笼罩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它逐步取代了人们的生命之网。人,不再为生命而活,而是为金钱而活。"在商品大潮的强有力的冲击下,金钱拜物教观念已渗透到中国社会的个阶层的意识深处,以至教养、文化水准很不相同的社会各阶层,在追求金钱的过程中,其行为之不道德在本质上竟没有多大的差别。"金钱至上和商品拜物彻底打破了千百年来人们建立起来的道德体系。作为个体,他是渺小的、孤独、不安全的。要想克服这些消极的感受,他必须具备如下几个要素:财产、权利、名望。金钱已成为与他人之间交流的媒介,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
人要快乐的度过每一天 不

TOP

在这个物欲横流、拜金主义盛行的时代,社会的异化使人性变形和扭曲,人疏远了自我,压抑着自己的欲望。现代人往往有一种“成功神经症”,在“忙于追求金钱、权利、荣誉,自以为在追求幸福,一旦真的得到这些东西,又感到茫然和空虚。”情感的缺失与压抑在金庸小说中得到很好的释放,这是在忘乎所以的叙事游戏中,观众从实在的限制中摆脱出来,通过与文本的认同,投射着他们的勇气、智慧,实现着他们的光荣与梦想,同时也在文本中那些情与爱、生与死、沉与浮之中释放着他们被抑制的潜意识,满足着在现实环境中屡受挫折弗洛伊德所谓的‘快乐原则’情感的再现及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正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感受到的。金庸小说中的人物的真性情,超脱了物欲时代的束缚与压抑,使人们在“幻化”的自我中找到了自己,在心理一起共鸣。而且在金庸小说中的情爱世界里,描写了一个个柏拉图式的爱情,这些虚构的、传奇的爱情,将人们的希望和热情、光荣和梦想编织进去了这个人造的、幻化的世界之中,从而达到了精神上、生理上的愉悦和满足。这些超现实的爱情,敞开了大众潜藏的乌托邦冲动。
  确实,正因为人们的虚脱,人们才想着爱情能成为自己的寄托,成为自己暖暖的避风港,可是谁也没有把它当做一个世间最为神圣的、永恒的主题,所以真正意义上柏拉图式的爱情是非常非常少的,有事几乎可以说找不到的绝版的爱情模式。
  我几乎算是懂了,但是依然不明白为什么只有悲剧式的爱情才那么的让人回味呢?难道就不能有像《西厢记》、《牡丹亭》样大团圆的爱情故事不好吗?不一样的受人们的喜欢吗?
  我认为可能没有一个人能真正的说明白到底什么是爱情吧!因为这“东西”是只能悟不能读、不能看的要用心去悟它,都只能说自己有过爱情,经历过爱,但到底什么是爱恐怕没人能答上来吧。爱情这东西是没有国界的、不分领域的,可谁都不能说明白爱情是什么,只能说爱情像什么。像茶、像酒,茶清新解渴、酒芳香醉人。这也就是自有人有历史以来人们对爱情的一种高度浓缩吧。
人要快乐的度过每一天 不

TOP

返回列表